朱由检对这伙强盗怀着刻骨的仇恨,要狠狠报复。
他对南日岛围而不打,岛上乱石林立,寸草不生。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没有粮食,没有淡水,在被围困四天之后,开始自相残杀,然后吃同类的尸体。
围困半个月之后,郑芝龙登上了南日岛,遍地都是森森白骨,岛上被吃得只剩下十几个人。
朱由检命令将这十几个人放掉,让他们给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传话,赶紧收拾行李,滚回老家去。
整个福建沿海几乎家家戴孝,昔日家园化为焦土。
为了补偿福建人,朱由检决定福建免税三年,并首先在福建解除海禁。
消息传开,福建人奔走相告。
福建非常缺少耕地,为了生存,大量福建人从事海外贸易。推行海禁,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路。解除海禁,就是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洪武末年,朱元璋下诏禁海运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实施。
因为从南往北运输大量物资是客观需求,尤其是朱棣准备开始迁都,营建北京。
即使在华北和辽东搞屯田,也无法满需求。
尽管风险很大,且不可控,但在大运河不通的情况下,仍然只能走海运。
直到永乐十三年为止,明朝仍在通过海运大规模运输战略物资。
明朝真正禁止海运是在永乐十三年,但这也不是朱棣有多大的决心禁止海运,而是地方势力,自下而上推动的。
尤其是山东方面,因为运河修通了,明朝发现河运比海运更有优势,风险可控,而且沿途地方利益也很大,于是顺势禁了海运。
另外,在朱棣个人意志和皇室主导下的郑和下西洋,与明朝政府主导的南北海运,基本上没啥关系。
把海运禁了,所有依附于南北运输的相关利益方,自然全部转移到河运上。
时间长了,沿途的地方利益更加不可动摇了,自然集体推动更加严厉的海禁,那么皇室主导下的郑和下西洋,随着朱棣的去世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正是这一转变,使明朝与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时代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