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章(中) 情感人类,艺术熏陶

出笼记 核动力战列舰 1289 字 10个月前

在38岁这一年,卫铿思想独立,逐渐开始舍去自己不擅长的。

卫铿不遗余力地在学习,或许说,是在用学习来掩盖自己不擅于交流的、制造话题的缺点。

至于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卫铿,将一些特定科技互动留给了卫铿。

34岁时候,卫铿得到了一个搜寻海底甲烷气体的任务。不得不说,同龄人们在讲述如何帮自己获得任务的时候,这让卫铿很感动。但卫铿除了谢谢之类的话,很难表达出自己感情回应。

在第一次下海的时候,卫铿听到海面上班长发来了关切问候。

班长:“灵恝,到达预定深度后一定要回来。”

卫铿内心小心滴咕道:“哎,这就宛如出远门的,妻子、友人十里长相送一样。”

不过,卫铿确定,同学们的感情是真实的。

这些还属于人生初期的同龄人,还没有发展到利用“感性”的腹黑地步,所以不存在二十一世纪的见面套近乎、背后暗中嘲讽。

但这份感性是功利性地进化出来的。

…人类是感性生物,但是不代表每一个人类能拿得住“感性”…

同样拿近古时代做比喻,人类小时候讲故事的时候,喜欢给“小兔子”“小蛇”“小乌龟”进行拟人。描述他们相互在一起的时候,用上了过多情感活动,但实际上这些动物压根就没有复杂情感交流。

有时候“兔子”和“乌龟”在河沼边凑在一起,纯粹是生态自然界两种动物通过对方优哉游哉的样子,确定的安全感。乌龟通过兔子,判断岸边没有猎鹰、狐狸等掠食者,而兔子通过乌龟确定,水里面没有蛇,黑鱼

例如小鹿会通过周围蹦蹦跳跳的飞鸟,确定没有老虎在匍匐,而小鸟也通过小鹿活动,确定地面上附近没有狐狸、蛇。这种进化中确认安全的感觉,并不是人类假想的“跨物种美好感情。”

古代诗歌,寒梅、翠竹、苍松容易被赋予意义,也都是如此。

人类思维中容易出现“拟人”的“物情”,那是因为人和人之间生存繁衍中需要的进化。这种进化有好处。

…卫铿是受到一百万年前影响的,现代人。虽然抗拒感性,但是仍然逃不了被感性影响…

第一次探查甲烷时候。十五个小时后,在从大洋上来后,面对问东问西的同伴们,卫铿也没办法保留数据,当这个时代的同伴好奇地询问时,卫铿难以退却,将自己辛辛苦苦采集的深海数据,提供给了同伴们进行“作业抄”。

事后,碧波的大洋中进行探索的卫铿,是动用了大量的功夫的。但是都挂钩了同学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