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猜疑和不安中度过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之后,纳土纳之战的另一名当事人范隆根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巴达维亚。然而没等董事会召开第n次关于纳土纳之战的听证会,范隆根已经在第一时间面见科恩,并向他报告了另一个噩耗——驻大员的武装船队近期被大明与海汉的联合舰队在福建沿海击败,损失了四条武装帆船和超过三百名船员。
“为什么汉斯会派出军队去福建沿海作战?这些武装帆船的使命是护卫大员港和北方的航线,而不是跟大明帝国作对!”科恩总督的愤怒就写在脸上,他实在难以容忍部下出现这种愚蠢的行为——特别是在纳土纳岛刚出事不久之后,这对东印度公司来说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而且从范隆根所说的时间来看,大员港那边的战事是在他抵达当地之后才爆发,也就是说大员长官汉斯明知南方航线已经出了事,却还在冒然派兵去开辟另一个战场。如果汉斯不是为了在这个时候抢着表现能力,那就是发烧把脑子烧坏了。
“据汉斯先生所说,这次战争的爆发是因为对手向我们的船队发动了突然袭击,猝不及防之下才遭受了这么重大的损失。”范隆根一边说,一边心里默念:汉斯先生,我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范隆根在大员的时候就认为汉斯叔侄俩想的那些理由根本就没法成立,科恩总督远比他们精明,这些小把戏肯定一眼就会被识破。只不过汉斯在私下送了他不少的好处,托他回到巴达维亚之后代为活动,范隆根也是在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了。只不过这样做能起到多少效果,范隆根却并不看好。
果然这种说法招来了科恩的驳斥:“突然袭击?我们的船队怎么会出现在你所说的南日岛?据我所知那里紧靠着福建海岸,难道汉斯这个家伙不知道这会直接招来明军的攻击?我看他就是想在这个时候出风头!”
自天启年间那次与明军交手之后,东印度公司便选择了退出澎湖,后撤到大员港,并尽可能避免与大明再次爆发军事冲突。这倒不是东印度公司畏战,而是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
一是在当地与大明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长期作战,必然会消耗东印度公司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对方军队实力虽然不强,但东印度公司毕竟是外来户,战事持续下去肯定耗不过大明。
二来双方的交战也直接影响了东印度公司对大明的贸易,尽管大明官方并不同意与东印度公司建立贸易关系,但实际上这种贸易关系不但存在而且数额巨大,就连许心素在早年也是靠跟东印度公司做走私生意发家致富的。双方一旦爆发武装冲突,贸易就不得不因此而中止,这并不是荷兰人乐于看到的场景。
而近两年在上述两条原因之外,又加上了一条新的理由:尽可能避免让海汉人有插手福建事务的机会。
海汉的迅速崛起其实已经引起了东印度公司的注目,而他们暗地里向福建官府提供军事援助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在科恩看来,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这帮海汉人迟早都会把手伸进福建,就如同他们在广东所做的事情一样。
但汉斯显然没有很好地领会到这层精神,在福建沿海用兵,毫无疑问就是给了海汉人可趁之机。特别是范隆根还提到了三个月之前海汉使团在造访漳州时,十八芝派出刺客行刺失败,结果海汉人施以报复,直接攻占了原本被十八芝占领的南日岛——这也是后来大员方面介入的直接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