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型战舰本身现在并不是海军最急需的舰船,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改建的登陆舰,才是来年攻打澎湖最为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
早年在安南实施登陆作战的时候,海军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功能更专业的船只来实施登陆作战,但当时胜利港造船厂的技术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所谓的改造也都是小打小闹的动作。而这次胜利港造船厂对于早年服役的第一批“探索级”战船所进行的改造,就要专业得多了。
首先船上撤去了二层甲板的炮位,将其改建为载人舱位,这样每艘船就可以比原来多运载一个连的兵力。其次在甲板上部署了共计四艘小船和相应的吊放设施,可以在不便近岸停靠的地方快速放下小船,由人力划桨登陆。然后是船只的部分侧舷改造成了外翻式的构造,在停靠岸边时向外放下这部分船舷,就可以充当船只与岸边之间的跳板,让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登陆,并且船舱中的各种辎重物资也能比较容易地卸载到岸上。此外对于船上的舱室和其他配备,都根据登陆舰的功能需要做了不少调整,以求能在登陆作战时尽可能短地缩短船上人员物资登陆所需的时间。
这些改造当然也会对战船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一方面炮火输出几乎被完全取消,船只的自卫能力将被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对于船舷、船舱等部位的改造,对于船身的结构强度肯定存在一定的影响。这样的船只要在作战中实施登陆,肯定需要有其他拥有火力输出能力的战船实施保护才行。不过军方认为这种根据作战需求所作出的改造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海军一口气就定了八艘船的改造方案。这八艘船满载基本能够将一个加强营的人员连同短期作战的武器和物资一次装运完毕,军方认为这应该就是建立一个稳固的滩头阵地所需的程度了。
当然了,至于这种新改造的登陆战船到底好不好用,在实际的登陆战过程中应该如何使用,这就需要像眼下这样的登陆演习来进行检验了。虽然目前仅仅只有两艘改造完的登陆船列装海军,不过这已经足够让军官们琢磨出基本的战法了。
除了船只方面的改造,大人们所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就是陆军部队所使用的新装备了。以前在参加安南内战的时候,为了能够在滩头快速建立起掩体,当时建造了大量的多功能平板小车,既可以装卸物资,又可以在短时间内连接起来形成一道简易的防线。而如今这种小车的构造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除了在车底覆盖了一层薄铁皮加强防御能力之外,车身也实现了标准化制造,并且增加了将小车连接在一起的扣件,以及支撑小车竖起来的结构件。这样工兵们在战时要将这种小车连接起来形成一道防线,所需的时间就更短了。
此外由于石碌矿场开始产出铜矿,军方也因此而得益,目前已经有一批各种口径的青铜炮投放到炮兵部队。相比之前列装的铁炮,青铜炮的优势非常明显,延展性好、易加工、散热快、不易炸膛等等。此外铜炮在近海作战领域还有一个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耐腐蚀的能力更强,不易像铁炮那样因为盐分高湿度大的环境而生锈。
这个时期的铸铁并不能胜任高膛压,而低碳钢的冶炼技术还不是那么过关,虽然海汉在钢铁冶炼技术的储备上可以说是独步全球,但真正实现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海汉的钢铁产能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前,使用铜炮可以说是一个提升炮兵实力的最简单有效的过度办法。不过在此之前的几年中由于海汉一直没有稳定的铜矿资源,所以铸造的铜炮数量极其有限,民团装备的大多数还是铁炮。而在石碌矿场投产之后的一年时间里,田独的兵工车间已经为民团军铸造了两百多门各种口径的铜炮,替换那些使用寿命已经终结的铸铁炮。
“目前参加演习这个营已经全部换装了铜炮,四门12磅炮,四门24磅炮。比起以前装备的铁炮,现在的射击速度提高了三成,火炮身管的寿命也增加了至少三分之一以上。”颜楚杰一边看着炮兵们将火炮从船上卸到岸上,一边向在座的同僚们介绍道:“另外由于火炮身管的强度增加,所以可以通过增加装药量的方式来延伸射程。现在同口径火炮的射程比以前增加了四分之一,可以说在远东地区基本没人能跟我们在同等距离上实现对射,哪怕是我们以前卖出去的火炮也不行。”
“明天第一季度还能列装多少?”陶东来感兴趣地问道。作为一个传统的炮兵大炸逼主义倡导者,他与颜楚杰一样都是信奉炮兵至上的作战理念——在炮兵面前,没有什么打不垮的对手攻不破的城池,如果有,那一定是炮兵的装备还不够强。
颜楚杰应道:“根据刘星礼给我的答复,每个月二十门炮是可以保质保量的,明年第一季度至少还能交付六十门炮给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