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门点点头道:“我听说海汉海军里还有一种叫做特混舰队的编制,就是把两支甚至更多支舰队混编到一起,或许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支特殊的舰队。”
特混舰队并不是航母时代才有的产物,事实上在大明最强盛的时期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就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当时的郑和船队由两百余艘不同型号和用途的远洋海船组成,人员超过两万,规模足以一举灭掉南洋小国。海汉这支舰队的规模自然是不能与郑和船队相提并论,但实际战力却已经非常强大,并且在数次的实战中证明过这一点。在不考虑补给的前提下,光是海面上这两艘威严级的旗舰,就足以在南海上横行无忌了。
对于曾经与海汉有过海上交手经验的个别国家来说,这支舰队所带来的压迫感非常强,威严级这种海上大杀器的存在,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简直就是一个无解的存在。同样吨位的战船大概能在地球另一端的某地造出来,但却不可能拥有同等水平的火力输出和高航速,整体的性能上还是无法与海汉战舰相比。
而对那些首次见到海汉正规舰队真容的国家来说,这场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就太强了。远东地区大部分国家的的水上作战船只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装备水平,还远不及大明几乎已经荒废的水师,像这样军容齐整的舰队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羡慕嫉妒恨,各种情绪都有,不过当下最要紧的,还是先找时机向海汉打听一下这些舰船的价格如何。有些国家的使者听说安南已经装备了不少同型号的战船,有人当即便去找郑柞求证了。
安南的确是已经在自家海军列装了一批海汉造战船,但全是吨位最小的外销型号,战斗力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造价算下来着实不便宜,一艘船要当过去自己造三四艘的成本,而且火炮弹药还得另行购买。安南花了四五年的时间,才勉强凑出了一支全海汉造的舰队,不过距离掌管安南海岸线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组建舰队的速度这么慢,一方面是海汉这边有意识在控制为安南建造战船的供货量,另一方面确实也是因为船价太高,以安南有限的军费预算很难负担起规模庞大的海军。好在不管安南愿不愿意,至少还有海汉这个军事盟友,驻扎在安南海岸线上的海汉海军至今仍掌管着大部分的安南海疆巡防事务。或许以后安南海军编制健全之后,巡防事务会慢慢移交,但海汉在安南部署的军事基地大概会一直保留下去。
这支舰队在距离码头观礼台大约百米的海面上缓缓驶过,期间船员们都集中到左舷,排成整齐的横队向观礼台方向行军礼。岸上海汉军方人员也集体起立,向海上还以军礼。
舰队用了大约二十分钟,才从头至尾驶过观礼台,不过嘉宾们看海汉这些人都坐着没动,心知这阅兵式可能尚未结束,便也都乖乖坐着等好戏上演。
相比上午的阅兵式,海军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场地更为开阔,整个胜利港都已经封航,将港湾内的空间留给舰队发挥,王汤姆自然要充分利用这个条件,来好好展示一下海军的厉害之处。
随着舰上一声号炮响起,两艘威严级旗舰的烟囱里很快升腾起了灰白色的烟气,这是水蒸气混合煤烟的效果,紧接着船尾水面浪花翻涌,两艘旗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缓缓加速,很快便冲出了舰队队伍突到前面。这样的景象让观礼台上第一次看到蒸汽战舰的嘉宾们都是惊讶得合不拢嘴,因为他们从未见过战船能以这样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提速。
两艘旗舰在海湾口以十分轻快的姿态向西转向,沿着胜利港西岸划出一个弧形,然后折返向东。而其他船只则是选择了更小的转弯半径,几乎与两艘旗舰同步地完成了这个一百八十度的海上转弯。虽然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但懂行的海员却知道这么多船要做到海上的同步转向有多么困难。如果是曾在海上服役的军人,就比普通人更加了解这种转向的本领在海上交战中抢夺有利位置的重要作用。
港湾西岸的码头上,原本以为只能远远看一眼的民众看到战船沿着海岸驶来,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张金宝和他的学生们还以为舰队从北到南通过观礼台之后就算结束,正盘算着什么时候离开,就看到舰队在海面上兜了个大圈子之后朝着自己这方向来了。众人顿时又兴奋起来,船老大见状却是有些脸上变色,赶紧招呼众人抓紧身边的船舷,免得等下浪头过来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