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海汉军在杭州湾外打下舟山,开始建立军事基地,军方才又将北进胶东半岛的计划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个时候的山东内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地方上并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始作俑者虽然已经跨海逃亡去了东北,山东境内却还有不少在这两年战乱期间冒出来的民间盗匪武装组织存在。在官方剿匪乏力的状况下,山东境内特别是官方机构被战乱摧毁得比较严重的胶东半岛地区,仍然还是呈现出一幅难以收拾的乱象。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看,大明对于胶东半岛的乱局仍然缺乏有效的疏导治理手段,大量的民众在战时流离失所,导致战后很多地区的田地荒芜,地方上得不到粮赋收入,仅靠朝廷有限的一点赈灾物资和款项,根本无法完成重建工作。而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民众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屈从于盗匪或者逃难去别的地方,于是又越发加重地方上的减收减产,造成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
这种局面对于当地民众来说是灾难,但对海汉而言,就无异于趁虚而入的好机会了。在当地官府组织不力的状况下,海汉落脚的难度可就小多了。如果操作得当,就能把胶东半岛真正变成海汉的又一大人口来源地。由海汉官方组织的移民行动,规模和速度肯定都会远远超出民间商人的自发行为。
等孙真回过神来的时候,颜楚杰已经完成了他的发言,换作了另一名海汉高官。安全部这个部门,孙真似乎隐约有点印象,但这位名叫郝万清的首长,他以前却是没有听说过。
郝万清会在这里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他这情报部门主管领导的身份,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山东人背景了。执委会准备让何夕暂时回到三亚坐镇,而将郝万清调去北方主理当地情报工作,一多半就是看中了他的出身背景。
但其实这种安排多少有点表面工夫的意味,除了口音和一些饮食习惯还算一脉相承之外,郝万清对于山东的了解跟这个时代的情况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他也并非地理方面的专业人士,目前能提供给军方的参考信息其实并不多,远远不如军方从大资料库中调阅的信息有用。但当事人和安全部的另一位主管何夕都同意了这样的安排,那么就只能先照此进行下去了。
“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们安全部已经调取了两年多来从北方引入的移民资料,特别是籍贯山东登莱的人员,其中有七百余人在通过审查之后加入了军队、警队和其他的政府机构。考虑到这个行动是由军方主导,所以我们将筛选名单主要放在了军中,与国防部一同把关,从中挑选了一百余名较为可靠的军人。他们之中既有普通一兵,也有已经荣立过战功的军官……”郝万清低头看了一下资料,然后问道:“特战营的孙真中士,已经到场了吧?”
“卑职孙真,请首长指示!”孙真一听点到自己名字,赶紧一个立正,抬头挺胸地大声应道。他的回应立刻吸引了会场里的军官们的目光,众人都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被安全部头头点名的士兵。孙真虽然心中紧张,但脸上还是绷住了表情。
郝万清朝孙真点点头,然后继续介绍道:“孙真中士是1632年在澎湖入伍,参加了1633年的台北和舟山两次重要战役,并于1633年4月在舟山擒获匪首汪加林,记个人二等功一次,晋升中士军衔。如果我没记错,嘉奖令和勋章是两个小时之前才由颜部长亲自颁发的。”
郝万清放下手里的资料,然后说道:“在大军开拔之前,我们需要先派一队人到当地去打前站,这就必须要求熟悉当地情况,并且能够较好地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当中。这支队伍将由安全部和国防部共同抽调人手组成,目前军方推荐的人选当中,孙真中士是现在唯一在场的人。所以我想请孙真中士到前面来,把你所知的当地状况给我们大致说一说。”
孙真脑子里嗡地一声响,立刻就变成了一片空白。他原本以为自己只是来旁听军方高层的会议,没想到居然会被点名上台,给这些比自己高了若干级的军方大佬们作报告,一时间连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