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三亚见闻
大明当然也有类似于三亚迎宾馆这种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不过要论居住环境、家具器物、服务质量,就远远不及这海汉人做得周全了。当然了,大明的接待机构是座落在京城里,周边都是各种衙门,根本就没什么风景可言,哪比得了三亚迎宾馆这依山傍海的美丽景色。站在所住这栋房子的二楼阳台上,所拥有的开阔视野就能让费策贤将整个三亚城区尽收眼底。
至于房子里的陈设,精细瓷器和贵重木器之类的东西倒也罢了,京城里从来不差这些玩意儿,但门窗上安装的一尺见方的平板玻璃却是让费策贤叹为观止,而且屋内的卫浴设备都非常舒适,除了抽水马桶之外,还有每天定时供应的洗浴热水,扭开龙头就自动流进浴缸了。据迎宾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来热水是全天供应,只是最近因为北部湾天气恶劣,从安南黑土港到三亚的运煤航线受到影响暂时中断,所以迎宾馆用来烧热水的锅炉也就只能减少使用时间了。
至于饮食,费策贤就更加挑不出毛病了,他是广东潮州府出身,但已经去了北方十年,如今在饮食方面更习惯北方的口味,而这迎宾馆里竟然还能供应正儿八经的北方面食,以及花样繁多的菜式。看得出海汉为了迎接他们这支来自京城的使团,在准备工作方面也是下了不少功夫。这一方面满足了费策贤小小的虚荣心,认为自己得到了对方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让费策贤对海汉的国力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他知道南方基本不产面粉,南方人也没有食用面食的习惯,而三亚这里所准备的面粉肯定是从北方采购回来的,这种讲究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费策贤一行人是在上午抵达三亚,中午便在迎宾馆简单吃了一顿。按照海汉官方的安排,正式的接风宴将在晚间举行,所以费策贤一行倒是还有半天时间可以慢慢休整一下。而费策贤是个待不住的人,吃完午饭便打算要去城区转悠一下。在向迎宾馆的外交官员提出申请之后,很快便得到了许可,不过还是给费策贤划定了活动范围只能在胜利大道上,而且还派了人以导游的名义与费策贤同行,充当向导之余也可实时监视费策贤的动向。
费策贤对于这种安排没有表示异议,他知道海汉人对情报安全极为警惕性,历年来大明军方、锦衣卫、东厂等机构派驻到海汉的情报人员折损率非常高,光是锦衣卫登记在册的失踪人员就多达二百余人,这还没算上那些没有官府正式编制的外围情报人员。费策贤也知道海汉安全部的存在,这个名字对于大明的情报机关来说就如同阎王殿鬼门关一般,只要是被安全部盯上了,就极少再有从海汉脱身的机会。
在抵达海汉之后,有多少安全部的人在暗中盯着自己,费策贤也没数,但他知道这些人必定存在于自己周围,而且在自己出使海汉期间的每一天都会如此,与其抗争,倒不如早点适应这种被监视的生活,这也是他来海汉之前就已经做好的觉悟。
于是在海汉安排之下,费策贤只带了两名随从人员,跟着导游乘马车出了迎宾馆,向南来到了胜利广场。为大明使节担任导游的是一名叫做张千智的年轻人,这个名字对于费策贤来说当然十分陌生,但他在海汉情报系统内部却是名气颇大。张千智算是何夕的亲传弟子,当年跟随何夕一同前往广州创立驻广办,可以说是第一批战斗在一线的归化籍情报人员。后来回到海南岛之后便继续在安全部内任职,曾在1631年破获儋州刺杀案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得到过执委会签发的嘉奖令。
张千智虽然才二十多岁,但在安全部里已经算是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而他目前所接到的最新任务,便是负责监视刚刚抵达海南岛的大明使节费策贤。对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不需何夕多做解释,张千智自己也能理解,所以为了慎重起见,他甚至亲自出马扮演外交部安排的导游角色。不但要就近监视费策贤的一举一动,而且他希望能够通过接触了解这个大明官员的心态和为人处世风格,以便能为海汉高层的外交决策提供参考。
以张千智对三亚的熟悉程度,要扮演一名导游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且他早年曾在广州待了一段时间,跟着何夕拜会过广州各路官员,对于这些的习惯、作派、心态都比较了解。对于这位新来的大明使节,张千智也已经准备好了套路。
“费大人,这里就是胜利广场了,广场的北边就是我们海汉国的权力中心——胜利堡!之后执委会的各位首长就将在那里接见费大人。”张千智很娴熟地向费策贤介绍起这里的景况:“广场东边是各个衙门办公所在地,工业部、农业部、外交部、司法部都在那边,西边是交通部、文教部、民政部、海汉银行,南边就是三亚最为繁华的景观大道了。”
“国防部不在这边吗?”费策贤听得很是仔细,立刻便追问了一个问题。
“国防部是在胜利堡里。”张千智应道:“如果费大人对国防部感兴趣,到时候也可以向外交部申请去参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