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5.第2445章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2103 字 4个月前

那名军官仍是十分气愤:“他们对王爷如此不敬,海汉人却不加以管束,实在可恨!”

尚可喜微微摇头道:“你想得太简单,海汉人何止是不加管束,很可能这出戏本来就是他们安排的。要是我对此表现得气急败坏,那就正着了他们的道了。这些年来,明里暗里骂我的人还少了吗?若是没人骂了,那反而会有问题了。”

尚可喜要说起来也是根红苗正的大明汉人,祖籍山西洪洞县,祖父那一辈人才迁到了辽东海州定居。尚可喜十岁的时候,母亲死于后金入侵辽沈的战乱,然后父子先后加入了明军。他父亲尚学礼随毛龙去了皮岛服役,后来尚可喜在加入明军水师后,也去了皮岛寻父,并且被毛龙收为养孙。

尚可喜的父亲后来也同样是死于跟后金的战事,可以说他与后金之间其实是有着极深的仇恨,但后来因为在东江内部的权力争夺失败,尚可喜叛逃投敌,却是为了生存便将国仇家恨全部抛诸脑后,这样的行为自然是招来了一片骂名。

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大明对他骂声一片,全国上下恨不得用口水淹死这个卖国贼,皇太极又岂会相信一个父母都死在满人手里的大明将领会真心实意地向自己投诚,更别说后来还封赏尚可喜为智顺王,将其出生地海州赐给他做封地了。

尚可喜其实很清楚自己的价值所在,他现在就是皇太极礼贤下士,尚待汉臣的体现对象,至于有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那倒是其次。皇太极要吸引汉人人才为自己效力,那就得有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之流作为示范榜样。他们这些大明叛将降臣在满清得到的礼遇越高,今后满清征服大明时所将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小。

但既然这些人能背叛大明,当然也很难说他们是否能对满清保持忠诚,除了给予高官厚禄之外,肯定也会监控他们与大明之间的关系,以防哪天局势不对,这些家伙又跳回大明那边去了。

大明官方和民间对其恨意越重,态度越是敌对,皇太极对这些人就越是放心,毕竟他们没了别的退路,也就只能为满清卖命了。尚可喜只花了十几年就从小卒爬到一国王爷的位置上,脑子自然不差,这间的道理早就已经想明白了。所以来到金州之后,虽然营地外天天有人指名道姓地叫骂,但尚可喜却没有什么压力。他知道这些情况都会有人汇报给皇太极,自己在金州挨骂受气越多,皇太极才越是会对自己放心。若是来了这边就受到盛情款待,没有人将他视作一个叛国者对待,那才真的会有麻烦。

这间的复杂道理,别说他手下的军官了,就算是像钱天敦这样的对手也未必能立刻想明白。所以尽管钱天敦故意不对营外的叫骂行动加以阻止,但这种行为其实对尚可喜造成的影响很是有限,甚至越是骂得厉害,他反而越是心安。

真正让尚可喜感到不安的事情,还是此次谈判的前景。去年冬天清军南下入关,一方面是对一直不愿和谈的大明实施一次重击,向其进一步施加军事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海汉与大明的所谓军事同盟到底是什么程度,海汉军是否会直接进入大明作战,就如同之前他们在朝鲜国所做的那样。

虽然清军的这次南侵行动可以说是砍瓜切菜一般顺利,而且也没有在大明境内发现海汉军的踪影,但海汉军还是在这个冬天对辽东半岛沿海发动了新一轮的洗劫,这仿佛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既不打算与满清停战,也没想要在正面战场上交手。皇太极和手下大臣都认为海汉早就具备了出兵大明参战的能力,但最终没有出兵,只是在辽东半岛做了些小动作,这只能说明海汉与大明这两国间的关系并不是对外宣称的那么亲密。

而这也就成为了皇太极决意与海汉议和的契机,他认为既然海汉没有出手拯救大明的意愿,那么完全可以用海汉人最喜欢的通商贸易或是其他可行的条件,来换取海汉停止在辽东半岛的一切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