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7.第2457章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1114 字 4个月前

<h3>

> > >

</h3>

<ul>

</ul>

第2457章

1641年四月的海汉国庆日,执委会宣布了一部名为《海洋法》的新法,对海汉在海外的各种权益作出了法律层面的表述。

这部新法律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民间资本以私人名义在海外的非海汉控制区建设港口、移民点、农场等产业项目的情况,今后只要在海汉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备案,这些产业便将会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

这其实也就是在鼓励民间力量在海外开拓新的殖民地,以此来加速海汉的对外扩张。南海地区有大量未经开发的地区,仅一个加里曼丹岛的陆地面积就相当于二十多个海南岛,而当地的土著王国大多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社会阶段,这些地方如果海汉不动手去占领,最终也是白白便宜了欧洲人。

南海地区一向被海汉视作自己的后花园,如今腾出手来,自然是要慢慢将这个区域的控制权收归到自己手。动用民间力量来实现对外扩张,其实也是效仿了西方人的做法,不过相较于遥远的欧洲,海汉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提供给民间资本的支持力度也会更大。

这对于葡萄牙和荷兰来说都并非好消息,很显然他们在东南亚地区的活动范围已经成为了海汉执委会的目标,但考虑到海汉的军事实力,他们也不太可能对此采取武力对抗措施,只能让常驻三亚的外交使节去游说执委会,看看是否能尽量免冲突。

但执委会所谋甚大,眼光也并不只是放在东南亚一地,自然不会接受欧洲人的游说,只答应保证目前已经建成的殖民地不会成为海汉扩张的目标,至于商业竞争方面,仍将遵循旧例,不会对西方商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当然了,这样的措施并不会立刻见到成效,民间资本在海外的运作开发周期会比官方慢得多,或许要等上个三五七年之后,南海地区才会逐渐出现执委会所期望的局面。至于在更远的范围实现殖民,那所需的时间肯定只会更长,穿越者的很多人或许都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到了这个阶段,制约海汉发展速度的已经不是土地、财富,或是生产技术,而是最基本的人口数量。海汉作为一个国家,现有的人口基数已经不足以支撑起更多的海外殖民地。要知道即便是葡萄牙这种欧洲小国,也有数百万人口,而海汉在现阶段的人口才几十万,很难实现执委会的规划。

尽管每年都能从大明引入数以万计的移民,并且国家也颁布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但仅仅依靠移民和生育所带来的人口增长率,依然无法达到执委会的预期目标。

1642年春,广东地区的廉州府、雷州府两地突发叛乱,有海南商人在战乱殒命,同时还被劫走了大量钱财货物。随后海汉迅速出兵,在大明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的时候,便已经控制了这处州府,并宣布暂时由海汉军接管两地防务,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当大明朝廷收到消息,还在犹豫是否要对此采取强硬态度的时候,据说这两地的叛军又流窜到了与其相邻的高州府作乱,然后海汉军迅速跟进,不过几天时间,又将高州府也纳入囊。

大明朝堂上当然有明眼人看穿了这种把戏,毕竟这已经不是海汉第一次使用类似的手段来侵占大明土地,想当年海汉便是以协助官府剿匪为名,从琼南打到琼北,最后将整个琼州岛都吞下去了。而如今在这几处州府的所发生的事情,很显然又是当年的重演。

待大明这边的钦差大臣洪承畴赶到广东,要求海汉停止行动,退回海南岛的时候,海汉已经拿下了大半个肇庆府,已经逼近西江,快要踏进广州府的区域了。

洪承畴虽然态度强硬,但也着实拿不出什么手段能让海汉归还广州以西被占据的这些地区。据他了解,海汉在此役投入了多支精锐部队,动用的兵力超过两万,要知道当初在辽东金州与满清对峙,海汉也不过才部署了几千部队而已。这样的行动规模,显然已经不是“保护商人”、“维持秩序”这样的借口所能解释了。

两国在肇庆府的谈判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海汉只答应让部队退出肇庆,至于廉州、雷州、高州三地,海汉声称在未来五年内都必须由其代管,以保护海汉在这些地区的利益。

这种话说出来,显然就是不打算还了。洪承畴心知这可没法回去交差,只能待在广东继续跟海汉人耗下去。

海汉是笃定了大明不敢在岭南开战,自然不会在谈判桌上让步。事实上如果不是洪承畴匆匆赶来广东要求谈判,海汉可能就一路向东平推过去了。

广东地区的各级官府在最近这十几年里早就被海汉渗透殆尽,很多地方官员都与海汉有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往来,一些低层官员甚至有跳槽去海汉当官的行为。海汉在此次行动之前,便已经基本确认了各地官员的态度,极少数因为强硬而被视为隐患的官员也都提前进行了处理,所以在整个过程都未曾遭遇激烈的抵抗。

在海汉占领这些地方之后,很快就已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很多百姓甚至根本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已经易主,今后不再听命于大明了。

海汉在南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消息自然瞒不住,很快也传到了遥远的北方。皇太极认为此时大明正好将注意力放到了南方,而海汉吞了大明南方的土地,也需要时间来进行消化,如果己方出兵,那大明必然难以兼顾。

于是在1642年夏,满清找了个借口撕毁了金州和约,出动十万兵马,在入秋之前就扫平了大明在山海关外的几座城池。大明虽然很快反应过来,调集军队展开反击,但所取得的效果却极为有限,仅仅只让清军退到了山海关以北百里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