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方大区的部队一亮相,广场上立刻就多了几分肃杀之气。而对此感受最深的,大概要数大明使节岳仕宗了。
他虽然没有亲身去到明军与海汉军作战的一线战场,但当初在京城的时候,相关的战报却着实看过不少。
明军在渤海湾地区与海汉的交手记录中,几乎清一色全是防守一方。虽然战报中不免有一些修饰己方表现的成分,但很少有哪个地方能在海汉军的攻势下守住两天以上,基本全是在交战时一触即溃。
早年间海汉军登陆河间府,一天之内就突破天津三卫,京师附近的数万军队徒有兵力优势,但在战场上甚至挡不住海汉军的一个步兵团。
直到在战场上货真价实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大明这边终于明白了满清的战败并非巧合,而是确实打不过海汉。连实力更强的满清都被打得服服帖帖,大明又怎么能扛得住海汉的攻势。
所以后来在两国签署的停战协议中,海汉要求大明割让沿海地区的控制权,大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岳仕宗看着在胜利广场上缓缓前进的北方军,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很羡慕海汉拥有如此强大的军力,若非海汉及时插手北方战事,那大明恐怕早就被满清攻破了京畿重地。
但另一方他也很清楚海汉军在北方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帮助大明,恰恰相反的是,他们才是大明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海汉与满清只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要侵占大明的领土罢了。
岳仕宗侧头望向执委会就座的观礼台,他能看到那些海汉高官们志得意满的神情。
大明缺乏能与之相抗衡的军事实力,想要在谈判时与对方平起平坐就很难了。何况这刺杀桉一事,大明已经被对方拿住把柄,确实占不到任何道理。
岳仕宗的目标,是劝说海汉将刺杀桉的后续事宜放到谈判桌上来解决,避免让事态进一步恶化,但大明为此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他其实心里也没数。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以精明着称于世的海汉执委会,绝对不会错过这样一次敲大明竹杠的好机会。
是打算索要土地,还是赔款,或是提出别的什么条件,岳仕宗一时还想不到,但如果他代表大明拒绝海汉提出的条件,那此时在胜利广场上展示武力的这些部队,恐怕很快就会出现在两国交锋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