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判断是否健康的六大原则

一代大医在民间 已旧 1231 字 7个月前

你们最先需要学好的就是问诊,如果能做到两诊合参,基本就算是一位勉强合格的中医师了。

现在能四诊合参的中医师,少得可怜。

问诊完后,脉诊纠错,那病人说的病症,你就能治了,至于他没说的病症,就看你的脉诊水平了。

如果脉诊水平到了,那你也能看出一些其半年甚至更久之前出现过。

而后潜伏下来的病症,因为现在你所看到的病症,可能就是之前的病症引发的。”

“先生,所以现在您用的是四诊合参?”

“嗯,这也是我看病如此快的原因,其实你去看一些好的老中医师,他们也都差不多。

病人一进门,先就进行了面诊,等他坐到你面前的时候,通过面诊心里已经推测到对方那里出了问题。

而后提出几个问题,进行论证,确认如自己所想,就进行脉诊,一是进一步确认病症。

二是查看是否有自己没看到的病症。

所以我们看一个患者也就两、三分钟,问的问题也就那么两、三个。

刚刚之所以说,两诊只能算是勉强合格的中医师,原因就在于此。

你的问诊,是先根据患者自述来询问的,那么他不是医生,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那些是不正常的,那些是正常的。

如果有他没说到的,你又没问到,那就可能会忽略一些病症。

因为这时你的脉诊,通常是用来验证对方所说的病症。

当然如果你脉诊确实出神入化,那你也能在最后发现问题。”

“先生,脉诊怎么才能出神入化?”

“脉诊和面诊一样,只要入了门,后面就看积累,所以看中医,民众一般喜欢找年纪大的大夫,就是这么个道理。”

“先生,入门好像最难吧?我感觉自己到现在都没有摸到门道。”

听了王忱的话,韩舒想着自己诊脉的感觉说道。

“入门看天赋,比如你大师兄就已经脉诊入门了,剩下的就看他自己的积累。

人体大致28种脉象,如果你只能死记,那脉诊的作用也就仅用于对照问诊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