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撒泼打滚

村口的闹剧,很快就传到村长家。村长带着支书和妇女主任到的时候,看见沈家婆媳压着王思苓打。

村长也不想管这个闲事,在他看来,这个女知青就是没事找事,把他们村里人当傻子,下乡一个月就闹出这事,真不知道脑子咋想的。

虽然不村长不想管,但他作为一个村长,该出面还是的出面,他一个男人不好上去拉人,便让妇女主任去拉开。

沈老太也打得差不多了,妇女主任拉的时候也没多反抗。只是刚起来,便转身坐到村干部前面,哭喊着:“老天爷啊!这知青是下乡支援建设的吗?好好地人不当,非要做这下三滥的事,我好好地孙子被他吓得不敢回家,我家别的娃过去阻挡,她竟然丧心病狂的,对六七岁的娃娃下手,真的是畜生不如。”

村长被沈老太哭的一阵脑仁疼,这次来的知青事太多,他都想给退回去,这事如果闹上去,他们村今年的先进肯定没了。

妇女主任看村长为难的,劝着沈老太:“老婶子,你先起来,咱别哭了,村长和支书肯定给星海会做主的,你这样一直哭也没法解决问题啊!”

沈老太也不是真想闹,见好就收,起身去看她孙女。

沈安沁的小脸,这会真的是惨不忍睹。她为了让自己更惨一点,不让别人擦脸,眼睛被她又哭又揉的,肿的跟个核桃似的。沈老太心疼的想过去抱孙女,沈建军不让抱。闺女现在大了,老娘刚又打了一架,这会正是体力不支的时候,万一有个磕磕碰碰的就是大事。

沈安沁也不想老太太抱,说自己大了可以下来走。沈老太太这会也觉得的有点累,便不再争执,不过让儿子继续抱着孙女。

村长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村委会走去,路上又碰到知青点的人,这下队伍更加庞大。知青点的人,对王思苓更是恨的咬牙切齿。一个刚下乡的人,不知道低调,各种惹事,这下好了,他们知青点的脸,彻底被她扔地上踩了。他们这些知青,以后肯定要被村里人排挤,真是的受了无妄之灾。

到村委会后,王思苓死活不承认自己干的事,只说自己想上去打个招呼而已。对于推小孩一说更是不承认,说是沈安沁自己绊倒的和她无关。牛车上几个小媳妇出来作证,说是王思苓推的,他们都看见了。王思苓扑向沈星海的时候,他们也看到了,沈星海躲开时,王思苓整个人都差点摔倒,可想而知当时用了多大的力,那是直接想把人扑倒压住。几个小媳妇对于这样的行为很是不齿,同样都是女人,王思苓不但丢知青的脸,还丢女人的脸。

不管村上的人怎么说,王思苓现在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逼得急了,就撒泼打滚,反正就是不认。

村干部们被王思苓整的很是无语,沈家人更是像吞了个苍蝇。沈安沁一看这女人这么不要脸,直接喊:“奶,报警,报公社,这个知青这样,大哥以后太危险了。这是不怕贼偷,就拍贼惦记,我们家也不能千日防贼啊!村上解决不了就往上告,我就不信没人管。让上面的人查一查,我怀疑她是坏分子,急需一个身份隐藏自己。”

本来村干部们还想劝劝沈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村上对王思苓做出处罚和警告。可听了沈安沁最后一最后,那是都不敢吭声了,这个帽子要落实,哪是他们能承担起的。

陈三虎在听到沈安沁说的话后,和沈建国对了个眼神,就飞快的跑了。村长想拦却不敢拦,知青点的人现在是恨死王思苓,都没人愿意提醒,看陈三虎出去直接当看不见。

王思苓在听到沈安沁的话后,用狠毒的眼神看着她,心里飞快的算计:这个女娃娃看着不大,一肚子的坏水。今天要不是她阻拦自己,说不定早就成功了。现在要是让他们告上去,家里的身份肯定隐瞒不下去,加上这事,自己说不好也会被弄去农场。她不能去农场,家里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安排提前下乡。她现在必须暂时低头,取得他们的原谅,以后再找机会进沈家。想到对策,王思苓便哭着求村长和沈家人,说自己实在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的。

沈家人一直盯着王思苓,王思苓刚才看沈安沁的眼神,他们都看到了,这么一个人放在身边,那就是个定时炸弹。

村长他们想说和一下,但看沈家人坚决的态度,也只能作罢。

支书说:一直这么闹也不是办法,先把人关起来,等公安同志来了再做处理。

妇女主任找了几个女同志,架起王思苓丢进村委会的柴房,锁上大门就不走了。

其他人看到人被关起来,没热闹也就散了。

知青点的负责人彭泽清,这会是忐忑不安的。知青点的人出了问题,他这个负责人是脱不了关系。他一开始劝过,只是王思苓根本不听,说的多了,还骂他多管闲事。

村长看了眼彭泽清说道:“回去把,王思苓干的事和你们没关系,不会牵连到你们。”

彭泽清听到村长的话,才松了口气,带着其他人回了知青点。

王思苓被关进柴房,就拍着门大骂,骂沈家人绝情,骂村长包庇村民,骂知青点的人,不念一同下乡的情分,什么话难听就骂什么。

外面还没走完的人被这无差别骂人惊到,这还是城里人吗?和村上那些撒泼打滚的妇女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还高中生,书都念到狗肚子里了吧!

村长把外面围着的人都赶走,他现在已经不想管了,就这样的人,留下来以后还不知道要生多少事,还不如这次让上面的插手送走。

陈三虎是个聪明人,他先去派出所报案,然后去公社说了一下。这次的事涉及到知青,让公社的人去和知青办掰扯把。他们村的人受了委屈,不能因为对方是知青就妥协。这种头不能开,有一就会有二,村上这次来的知青没几个安分的,他们农村人也不是好欺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