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造船工匠的讲解,李琦才初步的了解了一下这两款大夏军未来的战舰。
首先是第一种大夏军运输战舰。这个船的原型源自于中国古代的福船。大夏工匠们只是在上面做了一些微改动,其实也没差太多。
船帆如同一只巨大的鸟,展翅欲飞的姿态令人惊叹。三根高耸的风帆像三片巨大的翅膀,迎风招展。船首尖锐而坚固,如同一把利剑,能轻松劈开波浪;而船尾宽大而平稳,像一张巨网,能稳住船体。船两头上翘整艘船造型独特,船两头上翘,仿佛是大海中的霸主。
船里用着坚固的单龙骨,使得船体更加坚实耐用。
此外,船内还设置了水密隔舱,这种结构有着明显的三点好处。首先,当船只发生触礁等事故时,船舱不会整体进水,仍然能保持相当的浮力,不至于沉没,为保护船员的生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大大提高了船只远航的安全性能。
其次,船上分舱,不同种类的货物可以放在不同的隔舱里,为装卸和管理货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军队的物资还是水手的个人物品,都能有序地分类储存,方便取用。
最后,舱板与船壳板紧密连接,起到了加固船体的作用,不仅增加了船舶整体的横向强度,而且还简化了造船工艺,省去了繁琐的加设肋骨步骤。
总之,这种福船的稳定范围极大,能在天候险恶的海域航行,是理想的航运船只船型。福船的船身形状犹如一颗圆润的水滴,使其稳度消失角极大。
而且福船的稳度消失角为123°,是沙船结构的两倍,这表明它能承受极大的横倾角,在海上有良好的运动性,即使遭遇狂风巨浪也不会轻易翻覆,非常适合远洋航海。从稳度安全域的表现来看,福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是一流的,即使遭遇大浪,福船式的船也有较大的机会存活下来。
这艘大夏军运输战舰在海面上犹如堡垒,轻盈而又坚固。船上的工人们忙碌地穿梭于甲板上,他们身着厚重的工服服装,手持着各种工具,有的在修补帆布,有的在检查船身结构。阳光照耀下,船身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随着海浪的起伏,船体轻轻摇晃着,给人一种安心而舒适的感觉。
船头上的风帆高高挺立,迎风招展。风帆上的绳索随着风的呼啸声嘶啸着。
船舱不会整体进水,保持着良好的浮力,船舱内部布置井然有序,各类货物被分门别类地储存着,搬运工人们忙碌着将货物从船舱中搬出,或者将新的货物装载进去。
船体的稳定性让人赞叹不已,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这艘大夏军运输战舰也能保持平稳的航行。船身的坚固结构使得船只能承受极大的横倾角,即使遭遇大浪,船体也能始终保持平衡,稳如泰山。海风吹拂着船面,海浪拍打着船体,船舷上溅起的水花如同一串串晶莹的珍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不过。这种以福船为原型的大夏军运输舰只是用来充当后勤使用。
定位应该是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武装商船,不是李琦然后打算征战的海战主力。真正的海战主力是旁边的另外一艘船。
第二艘船是大夏军战斗舰,其设计灵感源自西式盖伦船。
为了使其更适应远距离炮战,并提升操作性能,工匠们对船身进行了改良。首先,他们将原本高耸的上层建筑降低,巧妙地将其移入船体之内,甚至安置在首挂之内。
这艘战舰拥有四根桅杆,前两根挂满了栏帆,后两根则挂着三角帆。船身相对狭长,使其在逆风情况下保持出色的操纵性能,迎风破浪如行云流水般自如。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这艘船的战斗能力。它的船体结构采用了上下三层甲板,为安装大量火炮提供了空间。这意味着它在火力输出方面远远超过了普通的运输船只。
在广袤的海洋上,这艘战舰可以犹如一座巨人,横冲直撞。当它迎风航行时,船身如同一片黑云,威猛而不可阻挡。每当大炮轰鸣,浓烟滚滚中,火花四溅,整个舰体仿佛在颤抖,释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慑力。
而在船舱内部,船员们忙碌着准备战斗。他们检查着火炮的装填情况,清理着甲板上的杂物,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
当战斗开始时,整个船身仿佛一头释放出猛兽的怪兽,呼啸着向敌人扑来。火炮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在空气中,炮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船员们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火枪,奋力地向敌人射击。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他们知道只有战胜敌人,才能保卫家园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