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法度要求普适性、平等性、明确性、公正性和稳定性;而秦二世“赋敛无度”,其行为随意盲目、朝令夕改,完全违背了法家的思想。

秦始皇时期,统一六国之后,为了镇压六国贵族的反抗,统一文化和思想,维护统一的王朝,大兴民役,法律苛繁,生民倒悬。但是,真正的暴政起自秦二世。

李斯对胡亥的拥立,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让胡亥认为李斯肯定了自己的行为,于是“刑者相伴于路,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为忠臣”。

被施加了刑罚的人在道路上相互扶持着走着,死去的人每天都在增加,尸体堆积在公开处决的场所,杀人多的就叫忠臣。

统治者依然大兴民役,天下的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狠毒苛刻,赏罚轻重失衡,天下赋敛无度。国家的事务过多,官吏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至极,而君主却不加以救济安抚。

所以即使陈涉不过是“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却能“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就是因为人民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黎民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群体了啊!

“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穿不上衣服的人有粗布短袄蔽体就已经很好,饿肚子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他们没有什么远见,也没有什么大志——

只要让他们活着,就不会造反啊!

可是秦朝没有做到,秦二世没有做到。

你听不到吗?——长城下孟姜女的哭声⑤。

你看不到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你闻不到吗?——那些被冤杀的、累死饿死在劳役地的尸体,在日光下散发出的尸臭味。

于是——

民不能生则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