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霍斯的军团远征葡萄牙之际,爱尔兰人也在暗中鼓动或是驱赶西班牙叛军,跟随法国远征军到葡萄牙境内发财……
事实上,原本就喜好“以史为鉴”的法兰西第一执政,最初是想着将盘踞于毕尔巴鄂的爱尔兰流亡军,赐予一个正式称呼,“爱尔兰共和军”,但此举却几乎遭到全体文官,尤其是外交官的集体反对。
最终,有着“恶趣味”的安德鲁,很是明智的放弃了自己的“冠名权”,将“爱尔兰共和军”变更为“爱尔兰自由军”。
那是西班牙盟友依然还是路易-卡佩王朝的统治下,所以“共和”一词,至少是现在不能用在西班牙境内的爱尔兰流亡军身上。
在之前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与王储费尔南多七世的较劲中,安德鲁始终秉承不偏不倚,“不干涉盟友内部事务”的基本原则,拒绝法国以任何形式,卷入到西班牙的王室内乱中。
除非是马德里的主要决策者之一,安德鲁的政治盟友,西班牙首相,戈多伊亲王被人推翻,后续的继承者也在效仿葡萄牙的摄政王储若昂六世那般,让西班牙最终彻底倒向了法国的死敌,英国。
否则,安德鲁绝对不会让法军再度越过比利牛斯山,陷入那个无法获取多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还会沾染一身狗屎的愚昧国度。
……
在与奥康纳上校的交谈过程中,安德鲁展现出了他一贯的沉稳与审慎,并没有做出任何一项的承诺。
面对奥康纳上校提出的各种期望或要求,这位法兰西执政官却是深知,在复杂的***势中,每一个承诺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他选择保持沉默,或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安德鲁在交谈中毫无作为。他反复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提醒奥康纳上校以及所有在场的人,每一个行动都需要在恰当的时机下进行。
那是正确的时机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而错误的时机则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安德鲁希望在座的爱尔兰人能够和自己一样耐心等待,共同寻找那个最为关键的时刻。
至于什么是“正确的时机”这个问题,安德鲁交给了负责具体跟进的总参谋部。
等到爱尔兰特使离开波旁宫的第二天,安德鲁就让自己的副官,将贝尔蒂埃总参谋长请到自己的办公室。
“你负责告诉奥康纳,法兰西之前的承诺依然有效,将会保证2.5万爱尔兰官兵的所有装备,即使只有一万五干人抵达,那也绰绰有余了。这其中,会有三万只步枪和两百门火炮,用来武装他的爱尔兰同胞,当然还会有必要的军需品。
嗯,我记得第2军,第11军,还有第14军陆续淘汰下来的一大批枪炮,那就不要运回国了,先让军中技工简单修缮一下,清点初足够数量的装备,送到毕尔巴鄂,去扩充爱尔兰自由军。”
听到这里,贝尔蒂埃皱了皱眉头,他补充说:“事实上,奥康纳在来到巴黎的第一天,就一直在试图说服我,宣称征服英国的最好办法是首先进攻爱尔兰,消灭所有在爱尔兰岛上的所有英国人,正如白人在圣多明各被消灭一样。然后,率领20万爱尔兰人攻击英国的不列颠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