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全新的结构

在太空竞赛时期,人们对太空的追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这被看做是阵营双方之间无声的舞台,象征着谁的路线更优秀,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竞争,更是价值观的竞争。宇航员们被视为阿美利肯英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边阵营围绕太空的设计甚至到了狂想的程度。

哪怕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性,也会被视作一个可行的计划开干。

一直到今天都有人质疑阿美利肯的登月是否存在造假,尽管这种阴谋论起源于阿美利肯,简中互联网的网友们只是跟着质疑也不允许。

背后的本质不是说简中网友不能质疑阿美利肯登月,而是不能质疑阿美利肯。

说回阿美利肯登月,登月被质疑就是因为在那个年代,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太低,而阿美利肯又成功了好几次,现在却去不了月球了才被质疑。

今天东大航天的可行性研究成功率起码得有80%,放在当年,无论是大毛还是阿美利肯,成功率哪怕只有1%,评审也能通过。

1%夸张了点,但10%绝对不夸张。

其中自由空间站就是这样的产物,放在当年叫自由空间站,而在现在看来,设计中包括太空港、多个实验室、生活区、天文台、医务室、卫星维修设施的自由空间站说是小型城市一点都不过分。

即便自由空间站最后烂尾了,整个计划仅仅持续了十年时间,但它仍然消耗了超过100亿美元,那可是1984年的100亿美元。

其中自由空间站无疾而终有非常多原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没钱,而造成没钱的直接原因是大毛突然崩塌,崩塌之后政客们自然不愿意再给这种要花巨额资源的航天项目投钱了。

在座的专家们都从光甲号中读出了雄心壮志的味道。

和对标国际空间站的天宫比起来,更像是对标自由空间站的光甲号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所以参与过自由空间站的专家才会问出一个过去一直困扰他们的问题。

如何解决空间站扩张之后势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如果是每个舱段呈线性结构对接,一个一个串联起来的话,那么可以通过霍尔发动机调整方向,让他们都处以同一个轨道上。

舱段之间的非刚性结构完全能支持不大的弯曲幅度。

可如果你要构建一个复杂的、甚至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结构,那你如何解决引力不一致、故障率高的问题。

过去自由空间站没能解决,作为当今科学领域风头最劲的殿堂级科学家,在座的学者对这个话题都很好奇。

“从材料学角度,我们会利用大量新型材料来解决稳定性的问题。

这里我就不仔细阐述,后续我们会给一份详细的资料给各位。”

欧洲专家们对视了一眼,心里都闪过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能给他们的纸质宣传资料肯定都是经过了严格审核。

陈元光口述的话,自由度显然要比纸质材料高得多,也意味着有可能透露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大家觉得有点亏。

“所以我从结构的角度来简单讲一下吧,你可以理解成博纳尔球和环形空间站的结合。

在中间仍然是足够长的模块连接成的太空列车状的空间站主体部分,然后在其中关键的节点会扩张成一个环。

一般舱段只连接前后两个舱段,关键舱段六个面全部都会连接其他舱段。

当它周围四个面都连接上舱段之后,这周围四个舱段我们会通过混凝土把他们连接成一个环。”

(太空环)

(博纳尔球)

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两个东西有概念,哪怕他们是航天领域的学者。

一直等到陈元光从电脑里调出他们画的概念图,这帮专家才明白他们要做成什么样的结构。

“我们把整个建设分成三步走的形式,最开始需要把中间这一条长长的列车状的空间站给建好。

第二步就是开始建第一个环,通过环的自转来帮助整个空间站抵消结构不同引力的影响。

第三步就是把所有环构建完。

后续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去不断地扩建,不断地维护。其中每个连接点出现bug都会由专门的机器人去负责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