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锦州情报

毕竟,建虏对女儿河两岸的警戒异常严密。

白天根本无法避开他们密集的巡逻骑兵。

他们甚至沿河向上数十里布控,并部署了大量猎犬,使得明军的探马无法从上游迂回。

当然,明军并非不能更远地迂回,但那无疑太过遥远。

鉴于清军的严密布防,青牙军的夜探已有多人牺牲。

每当想起,谢不冬便怒火中烧,因此他决心亲自上阵。

近期,他主要驻守在大兴堡,堡内不仅有本地官兵,还有前屯卫总兵王宸霆的新练之军。

南行不远,便是五道岭山脉。

与青牙军的长岭山防线相似,五道岭各处同样构建了三层立体火力网。

曹变蛟与王廷臣麾下的新军,正固守山岭。

谢不冬性格开朗,热衷于结交朋友。

在大兴堡的日子里,他与守将们相处融洽,亲密无间。

离堡时,堡内的将领亲自送行。

临别前还设宴款待,为谢不冬一行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饯行晚宴。

出了城堡,沿途四野空旷,一片荒凉,旷野上罕有人烟。

一种淡淡的孤寂感扑面而来。

实际上,在锦州战役爆发前,从大兴堡到女儿河的区域曾是屯堡密集。

此地土质肥沃,水源丰富,多条河流穿流而过,生活便利。

然而,数万人的战事一触即发。

各屯堡的军民百姓纷纷撤离,集中到大堡中避难,众多屯堡遂被暂时废弃。

途经这些空荡的屯堡,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四周寂静无声,空无一人。

仿佛谢不冬等人是这片天地间唯一的生灵。

但谢不冬并不沉溺于哀愁,策马扬鞭时,他的心情振奋。

这才是他向往的生活——充满紧张与刺激。

此次随他一同执行侦察任务的,虽仅一队人马。

但这几十人中,却有多位夜不收官将,可谓将军比士卒多。

熊一扬麾下的哨探营不比正兵营,骑兵营。

总计不过六百人,分为三个千总。

谢不冬虽身为千总,却仅统率二百人。

……

从马娘宫南行不远处,便能抵达小凌河汇入锦州湾的东海口。

当地人口中的这片水域,自宋代以来便是一个繁忙的海港。

到了明朝,更是千帆林立。

小凌河成了锦州城与外界商贸往来的水上动脉,商货络绎不绝。

站在这片土地上,温越眼前是一片片蓬草。

它们在小凌河口的两岸绽放出一片片红。

远处,与马娘宫隔河相望的,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码头。

但此时,渡船或已被清兵破坏,或被收走。

“这条河,是通往锦州城的黄金通道。”

温越心中默想着。

此时的小凌河段,一直到锦州,水路通畅,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沿小凌河口而下,两岸盐田密布,一直延伸至大凌河口。

在万历中叶之前,这些盐田是官府和将领的财源。

但战争一触即发,盐田荒废,盐户们失去了生计。

幸运的是,他们近日找到了新的生计,就是为青牙军捕捞海鱼。

青牙军之所以能拥有惊人的战斗力,与他们经常能享受肉食的待遇密切相关。

这在大明各军中首屈一指。

就连各路将领的家丁,也难以享受到如此丰盛的伙食。

然而,远征北方,后勤补给成了重大挑战。

即使上等熏肉,在炎炎夏日下,保存期也不过一周左右。

肉罐头,即便有商人的协助运输,也难以满足青牙军庞大的需求。

于是,温越将目光转向了海上资源。

(/35786/35786235/1010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