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过程本来就不重要,真正有用的只是结果。
过程只是本人的受苦经历,然后被本人赋予了重要意义,实际来说,毫无意义。
看重过程,不看重结果的人,终究只是一场虚妄,不得正果。
太佛基于此觉悟,直接放弃过程,尝试着直接寻求结果之法。
这便是修炼智慧的本意。
修炼智慧,看破虚妄,摒弃所有不必要的经历,简化流程,直取结果。
此法之高明,不愧称为智慧之道。
按照太佛道尊的说法,王陈现在的境界便相当于太佛道场的智慧道果第八重——融事相入唯识。
这是一种次等圆满境界。
所谓融事相入唯识。
就是到了这层境地,佛之净土便可笼罩一界,本体真如之理与现象诸法之事相互融摄。
简单来说,就是王陈穿越诸天世界的现象,和此界现象相容,相互调和,无有妨碍。
王陈觉得诸天世界是真的,那么诸天世界便是真的,
王陈觉得诸天世界是假的,那之前的射雕、秦时、西游便是梦幻泡影,他醒了,泡影便破了。
是真是假,全在他一念之间。
而下一个境界,也就是道尊之境,在太佛道场也另有叫法。
名曰:智慧道果第九重——全事相即唯识。
所谓全事相即唯识。
就是诸天世界不分真假,所有“诸天”之作用相互融合。
达到融为一体,一即一切,他既是一。
这就是诸天混沌海的道尊之境。
一念生,便有诸天生。
诸天生灵都只是我的一个念头。
念起念灭,生老病死。
因为念头是无常的,所以生老病死也是无常。
可能一个皇帝好端端的,第二天就突然暴毙了。
其中原因,只不过是道尊的某个念头破了。
此时,王陈的识海大放光明,远方的太元寺,有无量佛光生出,想要将王陈接引至太佛道场。
王陈当然不愿,他主动沟通识海深处的破旧青铜古钟。
“噹——”
这钟声一响,诸天就是一静。
那些想要靠近王陈的无量佛光,生生顿住,随后烟消云散,太元寺还是那副古朴破旧的样子,没有丝毫异象。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这便是十二因缘大法么?”
“果然可怕。”
王陈观想太元寺,领悟十二因缘大法,久久未动的灵魂境界,再次突破。
达到自创《阴符经》的第四个境界,“识轮回”。
“无明乃轮回之根本,斩断无明,便能超脱轮回。”
他自己早已斩却无明,超脱轮回,但那只是一力破万法,强行莽过去的。
对于如何斩断轮回,并无行之有效,可以反复操作的套路。
但是,此时的王陈,灵魂境界攀至“识轮回”,便有了主动斩轮回的手段。
以前,他只是知道有轮回,但那只是一种概念,并无实体。
但现在,他“识轮回”。
就能跳出物质的世界,站在比虚空法界更高的维度,观察宇宙之根本。
然后,他就看到了诸世五河。
也即时间之河,因果长河,轮回长河,命运长河和冥海。
对于时间之河,因果长河和轮回长河,王陈已经无有疑虑,可以随意进出。
但是,命运长河,王陈还只能看个大概,只敢站在岸上远远观看。
至于冥海,王陈只能看到一个模糊虚影。
就是这个虚影,王陈看一眼就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他大概能看得出,冥海的历史悠久无比,因为它太古老了,古老得让任何生灵一眼就能知道它的古老。
冥海的生成时间,可能比太初道场还要古老。
甚至比诸天混沌海的历史还要久远。
“没想到,识轮回境界之后,还有两道天堑。”
“识命运,以及冥海。”
……
突破灵魂第四境之后。
王陈便着手开辟灵魂洞天。
识海不是洞天。
识海是非物质的,有很多限制。
比如,肉身不能进,元气不能进,只有灵魂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