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的船队,沿着冰冷的黑龙江溯流而上,沿途都是雾凇奇观。十分漂亮。
“东主,岑参有诗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人诚不欺我也。”邬先生看着两岸的雾凇赞叹道。
“是啊,这外东北,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一年四季美景不断,还是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将来我大明的未来就要看这些地方了。”杨凡背着手说道。
邬先生虽然喜欢这里的景色,但要是让他居住在这里,他可受不了。毕竟这个岁数了。不适应这里的严寒。颇有些叶公好龙的味道。
看到杨凡的评价这么高,他忍不住问道:“这里苦寒,恐怕帮不上大明太多的忙啊,这里又不能种地。”
杨凡笑道:“我有适合这里气候的庄稼种子。而且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西,大兴安岭以东就能开发出4.5亿亩耕地。”
邬先生吓傻了,惊呼道:“东主你说什么!东北能开发出相当于大明全国的耕地亩数。”
杨凡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要全开发出来没有個四五代人是做不到的。”
“别说四五代人,就是十代人,二十代人,那也值得啊。”邬先生激动的双手都颤抖了。这个年代的人对土地有种特殊的执着。
“这里别看冷,可是能种出高质量的水稻的。东北大米可比江南米好吃太多了。唯一的遗憾就是这里夏季太短了,只能种一季粮食。不过亩产还是挺高的。”杨凡说道。
他清楚的知道,后世这里的水稻产量,一亩地已经超过一吨水稻了。磨成大米也有一千四五百斤了。合大明十二担。说出来,怕把邬先生吓得犯了心脏病。
只要把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开发出来。大明就再也不缺粮食了。
想到东北被开发出来的美好景象和奴儿干都司被放弃的惆怅。杨凡站在船头,在凛冽的寒风中,貂裘衣炔飘飘,吟诵的却是和邬先生的梨花开不同风格的另外一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