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在同一展厅,还有其他珍贵作品。
姜哲开始比较暴风雨和其他作品的差异,分析画家如何在文艺复兴时期,试图寻找突破的方向。
16世纪之前的意大利绘画,风景题材只是作为点缀出现在画面背景里,在画面上所占篇幅很小。
但乔尔乔内的这幅画,为人物预留的空间,远远小于自然的空间,这幅画被认为是意大利绘画史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而且闪电这种自然现象,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在绘画上。
16世纪之前的艺术创造,甚至于说19世纪后半叶之前的艺术创造,都是围绕某个特定明确的主题展开的,比如宗教,神话或者历史题材画作等等,那时候因为主题和作品内容确定,所以欣赏艺术作品时观者是不能随意解读化作的。
姜哲看过美术馆的资料。
暴风雨这幅画因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保存下来,让与这幅画作有关的很多问题,都变得没有标准答案。
比如,画中的两个人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在做什么?后面的小镇在哪里?暴风雨意味着什么等等。
因为没有标准答案,这句话也意外的成为一幅观者可以对其做自由解读的画作,于是很多艺术史学家从各种角度出发,试图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有人说这是宗教故事,两人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人间乐园伊甸园。有人说这是希腊神话故事,一个凡人男性爱上了一位女神而生下了小孩,然后代表闪电的宙斯赶来惩罚他们,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吉普赛女人和士兵的故事。
姜哲认为,这幅画带有一种慵懒的乡村田园趣味,对当代那些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依旧有意义,即提供一个放松大脑的窗口。
他反思自身对作品的判断,得出一个认识。
所有对作品的观点都是提出者以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为出发点,提出的个性化,私人化的假设。
乔尔乔内的暴风雨,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观点提出者本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构成,但永远没有人能够破解这幅画并真正的给出标准答案。因为可以自由解读暴风雨,这让很多人被这幅画痴迷。
姜哲正在欣赏作品的时候,闻到一股香水味儿感觉有人走到自己的旁边。
转头看去,刚才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女士,已经走回来,笑盈盈地看着自己。
见到姜哲转回头看向自己,女士笑着说道:“抱歉,打扰你了。”
“有什么能帮您的?”姜哲问道。
女士说道:“刚才因为来不及跟您解释,特意过来,再次说声抱歉。”
“没关系,你已经道过歉了。”姜哲觉得,没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