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与约定的草稿类似视角,就准备作画。
作画的过程中,仆人一直在旁边协助米勒。
姜哲迅速的进入写生状态。
也许是米勒觉得有些无聊,时不时的和姜哲聊天。
画了几十分钟之后,姜哲已经把人物形象基本画好。在描绘一些特征过程中,他会及时的咨询米勒的意见。
米勒希望姜哲所画的细节,吐出部份特征,隐去或者用春秋笔法含糊另一部分。
姜哲把这些要求一一记住,并且体现在作品中。
米勒得知姜哲不介意他改变姿势,便时常放松或者移动。
这不会对姜哲的作画做成影响,反而能让他更细致的观察了解。
聊天的过程中,姜哲发现米勒的情商极高,很会聊天。用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迅速化解了刚开始的生疏和尴尬。
姜哲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可以毫不费力一边做画,一边聊天。
米勒询问了姜哲的生活情况,话题也转移到了两个人不同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姜哲从谈话中了解到,米勒出生在加州的一个农场,少年米勒层经向往在海边的生活。
只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来到了大城市生活,机缘巧合,认识了收藏家乔治。虽然他现在的生活,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想象,但是与曾经的理想也越来越远。
姜哲不愿意评价别人的生活和理想,而且,米勒无意中透露的情绪,和画面的要求无关,所以,他没有把这些细节,用在画面中。
这张素描稿,获得了米勒的认可。
“非常好。这就可以了吗?需不需要再画一些细节?”
姜哲说道:“这就足够了。”
“看得出来你很自信。之前我接触过一些画家。有些画家需要甚至需要拍摄照片作为辅助,不过,我拒绝了那样的要求。”米勒说道。
姜哲解释:“我在写生的过程中,已经把形象记在脑子里。理解形象之后,就可以灵活的运用。”
“我很期待看到你的正稿。”米勒一边说话一边在仆人的帮助下,穿好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