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教授笑了:“你也太贪心了,能被当代的观众认可,就不容易,想要被以后的人记住,需要运气。
比如,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偏离。从学院派到印象派,也是主动或被动的偏离。”
姜哲说道:“您说的都对,可是,如果作品不能被当代的人记住,就不会有人重视,更不会有人保存,几十年后,作品坏了,不存在了,还怎么被人记住?”
秦教授点头:“很多人说过与你相同的观点,所以,有的时候真的是一个巧合。”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姜哲看看时间不多,便主动提出告辞。
秦教授一直送到楼下,对姜哲说道:“如果有什么新作品,记得拿给我看。”
“我回来之后,有些想法,等整理出来,就请您找问题。”姜哲从学校离开。
今天,和秦教授的谈话时聊到的问题,在他看来,不难选择。
有了系统的帮助,自己应该能被当代的人记住。至于能不能后世的人记住,只能走着看。
他把带回来的礼物,分别送给自己的朋友,即便不在滨海的朋友,也想办法邮寄到过去。
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
回到画室,他开始考虑创作。
创作的素材,是自己的回忆,照片以及当时的速写。
这些速写,虽然不像照片那么详细,但却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想法。
隔了两天之后,有些想法开始变得模糊,当看着一张张的速写,一些模糊或者淡化的情感,被重新勾起。
姜哲根据印象,以及素材构思了三幅绘画。
一幅表现展厅中人来人往的场面,另一幅是在画廊和安妮交流的场面,还有一幅,是他看到的街景。
这三个构思当中,最先成型的是他在他大都会博物馆,看到的内部场景。
他选择了从低处向高处看的视角。画面顶部,是大厅的天窗。
高大宽敞的内部建筑,诸多的游览者,内部的陈设,艺术品,把博物馆内部那种的静谧气氛,展现出来。
虽然只是稿子,但他对效果比较满意。
他好画一幅稿子,并没有急着画正稿,而是画另一张草稿。
第二幅草稿,表现他在往返过程中,看到的街景。
姜哲几次经过第五大道附近,对于几个有特点的街景,印象深刻。
他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现实描绘,而是进行了一些改变。
画中有一条向远处延伸的道路,左边的建筑处于背阴,光线从左上方进来,照射到右边的建筑上。画面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
两边的建筑,中间的道路,向远处延伸,营造出城市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效果。
中心街道的大部分地方,处于左边建筑的阴影中,为了营造出特殊效果。他考虑在阴影中增加路灯和车灯,营造出车水马龙的效果。画中的时间是白天,城市阴影中却有夜晚的一些效果,会有魔幻的感觉。
在刻画着具体内容时,姜哲没有画的太详细,而都是铅笔模仿色块和笔触的效果。
第三个构思,他始终没有画出满意的稿子,干脆停下,先用水彩,把前两幅稿子,画成色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