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艺术!

他五十年代末便进入文坛,是湾岛文坛七八十年代风头最劲的作家之一。

不过他成年后在湾岛的时间并不长,大学后去了美国爱荷华大学学习,后又进入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学,一直住在美国。

还曾写过一部以留学生为对象的短篇小说集,书名就叫《纽约客》。

白先勇常年生活在美国,认识些美国文化界的朋友想来倒也不稀奇。

“是。”

听着两人的对话,周围人不禁满心好奇,林朝阳竟然在以全英文写作?

在大家看来,以非母语来写长篇小说跟写专栏文章,难度可不在一个范围上。

白先勇面上露出钦佩之色,他在美国教学、生活,时常也会以英文写些文字。

深知对于他们这些说中文的作家来说,要以英文来写作,并且还要获得美国人的认可,是多么有难度的事。

而且,他还从朋友处了解到,林朝阳这次创作的小说内容题材十分大胆,竟是以如今人人谈之色变的HIV病毒为背景。

提到HIV,白先勇很有些感慨,因为他本人就是同性恋。

HIV病毒的起源未知,但在男同群体泛滥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原本就边缘化的群体这几年已经被妖魔化,哪怕是在一向风气开放的美国也是如此。

白先勇也是湾岛最早一批公开自己取向的人,他在长篇小说《孽子》、散文《树犹如此》等作品当中均公开讨论过这件事。

后世提起LGBT群体,因为道德绑架和意识形态问题在大众之中已经臭名昭著,但终究可以被公开讨论的事。

但在现在这个时间,尤其是在东亚社会,还是个很敏感的话题。

因此,白先勇对林朝阳的新书敢于用全英文写作,并且讨论的还是如此敏感的话题,充满了敬佩之情。

聊了几句之后,林朝阳察觉出了不对劲,白先勇对他新书的内容似乎有些误解。

只好解释道:“这部小说的重点,既不是HIV,也不是同性恋,而是人类在面对疾病这个对手时的态度,涉及到这两个元素只是巧合。”

“原来是这样。”

白先勇有些遗憾,以林朝阳现在在国际文坛的影响力,如果能写一部那样的作品,想必会改变一些他们这个群体的社会处境吧。

午饭过后,林朝阳在湾岛的访问行程就开始了。

第一站是中山女子高级中学,中山女高是湾岛最早成立的女子高中之一,培养了诸多政治、文化界名人。

林海音之所以会把林朝阳访问的第一站选在这里,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山”二字。

林朝阳并非政治人物,跑去GF纪念馆之类的地点过于敏感,中山女高就很贴合。

在中山女高,林朝阳受到了高中生们的热烈欢迎。

作为湾岛内最好的女子高中,中山女高管理森严,学生们正值青春年少,文艺少女众多。

林朝阳虽不是明星,但如今在国际上名声在外,最关键的是,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楚门的世界》和《寄生虫》都在湾岛上映过,并且票房出众。

在很多拥有文艺梦想的女高学生心目当中,林朝阳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那些明星。

为了迎接林朝阳的到来,中山女高还特地请到了学校的优秀校友琼瑶,为林朝阳和琼瑶举办了一场对谈。

可惜林朝阳跟琼瑶,一个是写纯文学的、一个是写言情小说的,聊创作根本聊不到一个壶里,林朝阳只好转移话题聊点别的。

到对谈最后,琼瑶突然感慨起来,说:“三毛生前与林先生神交已久,十分想与林先生见一面,可惜缘悭一面,若是她晚走半年,或是林先生早来半年……”

说到这里,琼瑶声音哽咽,面容悲切。

三毛今年1月因病住院手术,不想入院两天突然自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琼瑶和三毛是好友,她把自己活成了书中人物的模样,突然之间的性情倒不令人惊讶。

林朝阳慨叹道:“确实可惜,我这次来也要去悼念一番的。”

两人的这番对话,完全就是言情小说里的对白,在场的女高中生哪里受得了这个啊,有些情感丰富的学生已经当场泪奔,脑补出了一出“高山流水”的凄美故事。

学生们感动是因为脑补,在场的《联合报》《中国时报》的几位记者激动却是因为嗅到了头条的味道。

中午林朝阳抵达机场时,接机仪式堪称隆重。

到下午活动时跟随的人少了许多,只有林海音带着两位纯文学出版社的人以及媒体记者。

去年《联合报》尝到了报道林朝阳的甜头,这次林朝阳访问湾岛他们打算全程跟踪采访。

《中国时报》跟《联合报》历来针锋相对,再加上去年的那股风潮确实让他们很羡慕,因此这次也派了人跟着林朝阳。

林朝阳如今是国际性作家,三毛也是享誉华人世界的女性作家。

三毛前年还曾为林朝阳访问湾岛而摇旗呐喊,结果林朝阳今年来了,她却去世了。

这样的戏剧性和宿命感确实拉满了,记者们深谙新闻之道,深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要稍一渲染两人之间的“友情故事”,必然会收获无数读者的眼泪和关注。

想到这里,这些记者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看向琼瑶的眼神充满了感激。

您这一哭,哭出个头条!

真不愧是言情教主!

与三毛的缘悭一面,令林朝阳的形象在女高学生心目中无缘无故的多了一层悲情色彩,崇拜之情更胜从前。

访问结束,林朝阳离开学校往返回酒店。

坐在回酒店的车上,林海音玩笑着说道:“我真没想到,朝阳你在高中学生群体当中竟然有这样的影响力!”

林朝阳苦笑道:“我也没想到。”

第二天,林朝阳又前往政大访问,政大学生们的反响依旧热烈。

但跟在中山女高时享受到的迷妹般的追捧不同,大学生们惯爱指点江山,有些学生在交流时为了彰显自身故意将话题引到政治话题上,但都被林朝阳轻松化解。

上午的交流结束后,按照安排,用过午餐后林朝阳还要往新竹市去湾岛水木大学进行交流。

午餐就在政大校内解决,吃饭时,林海音笑容可掬的递给林朝阳两张报纸。

“你看!你上头条了。”

林海音递来的报纸是《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昨天林朝阳抵达湾岛,出现在机场的媒体有五六家,今天报纸上有他的新闻不稀奇。

稀奇的是,两家报纸不约而同的都将林朝阳的新闻放到了头条。

按理来说,林朝阳抵台访问这种新闻,距离头条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两家报纸既然这么做,自然有它们的道理。

受琼瑶的启发,两家报纸都将林朝阳和三毛的“友情”重点渲染了一番,再配合上林朝阳抵台,却缘悭一面……

那种无可奈何的宿命感,简直比电影画面呈现的还要强烈。

“这……”林朝阳看着报纸有些无奈。

林海音调侃道:“有何感想?”

“情况倒是差不多,不过是用了些春秋笔法。”

“都是为了吸引眼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