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乱也就乱在这里,先是乱在衙署。
衙署一般分成两种情况,常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户部这种,尚书说一不二,整个衙署一条心。
还有一种是工部这种情况,分为两个乃至两个以上的派系,左右侍郎互看不顺眼,尚书也没什么铁腕领导力和个吉祥物似的。
刑部就是此例,现在的刑部真正管事的是左侍郎,尚书快退了,还是前朝的留下来的,一点牌面都没有。
衙署内部分派系,朝堂上也分。
个人利益争斗,在衙署内。
衙署利益,则体现在朝堂上,内部可以争斗,但是面对整个衙署的利益,就会一致对外。
不止是衙署,三省、六部、九寺,这三方也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抱团一致对外。
比如三省,三省实际负责的政务并不多,负责的都是大事,但是本应延伸的权利,又被六部给划分了。
就说前一段时间齐烨大闹工部的事,多少官员被抓,被罢免,吏部都没吭声,结果到了三省那边被卡住了,三省的意思是低调处理,毕竟都是官员,还都是读书人,影响不好。
吏部不乐意了,官员奖惩是我们衙署负责的,一个个铁证如山的,你们三省搁这逼逼赖赖,明显是不将我们吏部放在眼里。
导火索一点燃,明争暗斗开始了,吏部开始上书,觉得三省管的太宽了。
三省肯定回击,他们觉得吏部想要“夺”权,进一步稀释他们三省的权利。
这时候,六部之中的其他衙署就开始支持吏部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乐享其中,万事开头难,如果吏部以后能够越过三省进行一些决策,就代表其他衙署也可以在遇到问题,遇到被三省卡主的情况下,从三省之中夺取一些决策权。
三省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也会抱成团。
最后说九寺,九寺也会团结,别看他们成分最杂,可人多啊,都是代表背后世家的世家子,朝堂上争不过,背后的世家可以使劲,可以去协调,可以利益交换。
这就是阿卓口中的“朝堂三方”,其实早在前朝的时候,三省还是最大的,在朝堂上完全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之所以闹的现在不尴不尬的模样,也是康老六有意为之,因为这样有利于他的皇权统治,朝堂三方斗,他就可以作为决策者,最终拍板支持对宫中最有利或是对天下最有利的一方。
如果现在直接调查太仆寺,在没有铁证的前提下调查,必须有个由头,至少也是初步证据。
问题是现在连初步证据都没有,唯一能够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进行查案的,只有一个衙署,抱刀司亲军。
可一旦抱刀司亲军查案查到最后什么都没查出来,宫中就会沦为笑柄,三省、六部、九寺的官员,嘴上不敢说宫中如何,但是他们会叫“士林”开口,用士林这群“嘴替”埋汰宫中,埋汰两句罢了,看似无法影响到皇权统治,可一旦这种事经常发生,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天子的统治力。
天子让三省互相制衡,朝堂之上,臣子又何尝不是从某种程度上制衡皇权。
这也是为什么齐烨不喜欢朝堂的原因,不纯粹,太不纯粹了。
一群官员,最应该想的是百姓、是天下、是江山,而不是争权夺利,那一身身令人望而生畏的官袍下,遮挡住的却是一具具充满野心的躯壳。
“有够逗的,和三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