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烨也挣脱开了,心口一阵绞痛,连呼吸都觉得困难了。
孔璟还是那副悲天悯人的模样:“此事一日不成,老夫一日不归,还望殿下成全老夫。”
齐烨这次没怒,而是心脏狂跳,因为他注意到了朝臣的反应。
不少朝臣,面露思索之色。
仅仅只是这思索之色,齐烨的心,顿时坠入了谷底。
其实关于举国伐瀛这件事,朝廷内部争论挺大的。
资源全部投入到东海三道,举国讨伐瀛岛,这件事通过是通过了,通过的极为勉强,一是齐烨回京了,手腕太过铁血,二是天子御驾亲征了,但凡这两个先提条件少一个,这事都通过不了,即便通过也是面面相觑,内部还是有所争论。
太多太多的官员、世家,考虑的根本不是什么国仇家恨,就是利益。
就好比赟乘泰吧,能说这老头不正义吗,能说这老登不明辨是非吗,能说这老王八蛋善恶不分吗。
当然不能,赟乘泰是个好人。
可他也是户部尚书,他坐在户部这个位置,唯一要考虑的是国库有钱,国库有钱了,才能修桥铺路,才能建大城开荒地,才能让百姓有工上,有口饭吃,至于将百姓送到军营,让百姓上船去海的另一边灭一个国家,不是他应该考虑的。
还有贤相之称的熊思贤,被老六带到东海前,他完全不赞同开启国战,还是到了东海后,亲眼所见,亲身了解后才无比的确定,是该打,瀛岛这个国,是该灭,不打,不灭,后患无穷。
可惜,大殿之中大部分人都没去过东海。
至于东海的惨状,百姓如何流离失所,如何家破人亡,朝廷大臣们是心里难受,是痛恨瀛贼,可正如孔璟所说,相比开启国战,将更多百姓送上战场打一场不知会死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战争,不如让瀛贼“投降”。
如果瀛贼投降了,大量的瀛岛官员、将军会被送到大康,会被关押,会被处死,也算是对东海百姓有个交代了。
如果瀛贼投降了,大康朝完全可以狮子大开口,索要“赔偿”。
如果瀛贼投降了,大康朝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南关山林与西关西域。
相比而言,大部分人认为瀛贼的危害性没有北关外的草原人大,草原人可以破关,可以冲进关内,瀛贼就是靠船,最多最多,撑死了无非就是占个东海三道,只要朝廷出兵又能打回来。
齐烨心如死灰,望着面露思索之色的朝臣们,大口大口的喘息着。
他终于明白孔璟打的是什么主意了,如果他出使了瀛岛,瀛贼一定会“投降”。
瀛贼现在没了四方船军,高句丽虎视眈眈,打陆战又打不过有火药和幽骑的老六,除了投降,没有其他路可选。
瀛岛猖狂,是因为觉得战火无法在本土点燃。
如今大康军伍都跑瀛岛上了,瀛岛自会屈服。
可世人不这么想,世人觉得是孔璟感化瀛岛,是孔家后人化解了刀兵之灾,孔璟不愧是孔家后人,跨海前往瀛岛,教化了瀛人,并令大康成为了瀛岛的宗主国,流芳百世!
再看主战派的齐烨,再看上朝当着太子和群臣面殴打孔家后人的齐烨,那是什么,那是疯子,那是战争狂人,为何如此热衷于战争,因为他的身份,他的地位,他今日近日的威名,都是靠“战争”,只有大康打下去,战下去,才能维持他的威名,才能让他继续张狂下去,肆无忌惮下去!
看似无关的两件事,质问刑部私设公堂,实际上两件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刑部不过问亲军捉拿犯人的事,来为齐烨打上一个标签,一个肆无忌惮践踏律法的标签。
那么一个不在乎律法,践踏律法的战争狂人,世人,会容他吗?
“我…”
齐烨垂下了头,缓慢的向前走着,隐藏了心中所有的愤怒与屈辱。
“我…学儒学的,是尊崇儒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