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楚兄提醒,这个道理我儒门弟子自然明白,但为了这个愿望,所有儒门弟子愿意奋不顾身的投身其中,义不容辞!”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温良玉眼神坚定望着窗外,口中默默念诵,此刻的他身影异常高大,颇有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
半晌,温良玉回过神来,赧然一笑道:“叫楚兄见笑了!”
楚歌摆了摆手笑道:“无妨,我倒是觉得此刻的温兄才像是个满腔热血的读书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让我汗颜!”
温良玉眼睛一亮,“好一句虽千万人,吾往矣!楚兄介不介意我把这句话抄录下来?”
啊,这……
“温兄自便!”
温良玉的那件笔架法宝没想到还有储物之能,只见他从里面拿出笔墨,将这句话用心的写了下来。
楚歌摸着下巴,有些酸酸的心道,字写的还不错……
温良玉小心吹干笔墨,将纸笔收起来道:“楚兄心怀天下,更是出口成章,实在适合修我儒道。”
楚歌笑道:“哈哈,说起来我对儒道也挺好奇,再说了,只要心怀善念,修哪种道倒是次要的。”
“是小弟浅薄了。”
“温兄接着讲下去,你祖上来玄洲之后呢?”
温良玉喝了口茶继续道:“当初和我祖上同来的还有其他一些儒门弟子,有些人选择身入朝堂施展自己的抱负,也有些人准备在山野教化民众。”
“由于北部洲陆是玄门的祖地,传播儒门思想的难度可想而知。”温良玉苦笑一阵。
“最终我祖上选择的是身入朝堂,选择了玄洲一个叫作北漠的三级王朝,可惜终是难以施展抱负,不得不退出朝堂。”
“后来北漠王朝被武极皇朝吞并,恰逢元洲破碎断绝了回家的路,我祖上索性在玄洲安家,隐居于此。”
楚歌听着温良玉讲他祖上的事迹,心中思索着,恐怕当时从炎洲来的儒门弟子过得很艰难吧。
这已经涉及到了大道之争,虽然玄门向来避世,不代表着就可以在家门口大肆传道。
这是看不起谁呢?
而且玄门法术通玄,斗法能力极其强悍,收拾几个儒门弟子不跟玩儿似的,没弄死都算北玄洲的修士心善了。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温良玉一句话让他差点跳起来。
“小弟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震山学院以前叫作震山书院,是同我祖上一起来的儒门弟子所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