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旁边立着一块大石,上写儒道院三字,笔力遒劲,整个分院傍山而立,屋舍在树丛中半遮半掩,一条石板小道蜿蜒深入其中。
“底下这些建筑是儒道院弟子的居住处,以后师弟也会在这里,院长和长老住在山中。”这名弟子解释道。
身上的身份牌微动,楚歌便踏入阵中,果然山峰附近的灵气更加浓郁,灵雾遮掩着山峰,里面景色别有洞天。
一处花团锦簇的叫不上名的灵树丛里,七八个身着儒袍的弟子在饮酒作诗,形骸放浪,颇有狂生雅士之姿,对他二人的经过熟视无睹。
穿过树林是一片亭廊,一名身形窈窕的女修端坐在远处,叮叮当当有琴声传出,让人心旷神怡。
一间亭子里,两三名弟子铺着纸笔,不知是在作画还是写字,让楚歌惊奇的是,那纸上似有氤氲缭绕,透着一种奇怪的力量。
“那是我们院中的丹青一派弟子,师弟可别小看丹青一道,借画境入势,根本不比剑修的剑势、玄门中的神通之势差。”
“等画道至臻,画境自成一方天地,端的厉害无比。”
“苦竹师兄在元婴境,画意就有凝聚成境的修为,实在是让我等钦佩。”
楚歌点了点头,儒道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和玄门、释门并立,自有其独到之处。
亭廊后面是一块广场,立着一些石刻雕像,中间的三座雕像最高大,旁边的低矮一些,楚歌数了数,共有二十三座。
“这是开创我儒门一道的三位至圣,另外这二十三位是我儒门亚圣。”
这些楚歌也有过了解,当初开创儒道的是三名俗世出身的书生,有感俗世无序混乱,民间疾苦,特意弃道从儒,开创儒门一道。
被后人尊称为吴子、启子和欧阳子。
儒门三圣本来就是难得一见的修炼天才,启子将玄门中的道法结合,提出天地乃太虚和气构成,开创出独特的养气之法,浩然正气。
欧阳子将意和势融入琴棋书画、诗词,拓宽了儒修的斗法手段,使得儒道能站稳脚跟。
吴子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伦理原则,道德准则,规范世人的品德,是儒道的总纲。
剩下的要么是开创一条大道,比如易数、礼制、法理,要么是在吴子的学说基础上延伸和补充,最终得到天道认可,成就亚圣。
两人虔诚的朝这些儒门先贤的雕像拜了三拜。
穿过广场,没想到山脚下居然还有一片小湖泊,里面荷花亭立,湖边有人在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