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龙的通州大营,并没有猬集一处,而是利用一条小河为屏障,分三处营地,每个营地之间的距离不过一里地,成“品”字结构,互相呼应。
神机营并没有着急发起攻击,而是先以步兵一步前出,掩护炮兵构筑炮兵阵地。这个阵地的作用,在于特殊情况下,炮兵有一定自保能力。
所谓的特殊情况,就是针对骑兵的决死突击,对方的炮火反击,少见但不能保证不会发生。毕竟通州大营有三千骑兵的编制。
时间已经是午后了,令旗升起,开始炮击。通州大营方面发现旗号后,撤出阵地,留下草人作为靶子。
炮兵的射速又让观摩者开了眼,平均一分钟一发的射速,在这个时代就是很快了。
打的快是因为固定装药的药包,不能打的更快,是因为光滑的膛壁,弹丸制造不用特意造的小一点,尽可能的保证气密。
神机营三十六门野战炮,发射六斤重的实心铅弹丸,隆隆的炮声,伴随着不断腾起的烟雾,不断的砸在西边的防守阵地上。
通过望远镜,贾琏发现炮击效果其实没太好,只能说这个时代的军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办法对付炮击。
这个一点都不奇怪,明末满清为了拿下大凌城,就采取了挖沟围困的战术。至于后来的清军为何连日军都打不过,那是因为烂透了。
军官不琢磨怎么打胜仗,只想着升官发财的军队,如何能战呢?
通州大营作为京营的一部分,帝国的精锐之师,战斗力自然不是那些草莽流民可比的。
炮击持续了半个小时后,参谋处的人员登上阵地,通报战果。守军凭据壕沟藏身,伤亡不足五十人,阵前的障碍物破坏过半。
得到通报的韩龙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判断。他的一个参将率领步兵守备西边的营地,这点损失对于战斗力伤害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障碍物,只要是阵地前方的栅栏拒马之类的。
确认结果后,第二轮炮击又开始了,这次上的是开花弹。又是半个小时的炮击,连续的爆炸在阵地上方形成了尘土烟雾,久久不散。
有个问题,为何通州大营不开炮反击呢?
答案很简单,够不着。即便够的着,对于事先垒好防御阵地的神机营炮兵,伤害等于没有。
通州大营装备的大将军炮,最远的射程是两里,相当于一千米。而神机营的炮兵阵地,部属在三里之外。
步兵发起攻击的时候,另外两处营地也遭到了牵制性的攻击,炮火轰击,加上准备出击的步兵,以及随时准备拦截的骑兵。
使得神机营对西边阵地的攻击得以顺利的进行。
开花弹的炮击后,参谋处判定造成了一线阵地三成的伤亡,也就是差不多三百人,同时炮兵压制守军炮兵(此刻为空包弹)。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反复拉锯,反复炮击后,参谋处裁定,神机营占领了西边的营地,残敌约一千人,退走中间的营地。
韩龙特意找参谋处要了裁定依据,看完之后表示没有异议,就算有也不会说。更别说,并没有,非但没有,还留了余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神机营在发起攻击时,采取了一种前散兵线,后线列的战术。前出的散兵都是十人一组,进入射程后,用沙袋垒掩体,用精准的射击压制对面的排枪。西边阵地守军发起了三次反冲锋,都被后续的线列阵打了回去。
裁定结果,神机营伤亡约三百人。天黑了,秋操并没有结束,入夜后,神机营用炮兵的距离优势,不断的骚扰射击,并不断以散兵射击侵扰。
在参谋处通州大营人人钢铁意志的前提下,神机营夜间袭扰战果还是很一般。
次日攻击继续,这次对东边的阵地发起了攻击的同时,神机营从西边的阵地发起了牵制攻击。
再次“激战”一日,东边的阵地失守,至此,通州大营就剩下一个营地,被三面包围。
包围了中间营地后,神机营没有发起攻击,而是连续的骚扰,并且用骑兵断绝退路,采用了围困战术,并裁定,三日后通州大营守军弹尽粮绝,奋起突围失败,只有少部分突围成功,秋操演戏结束,前后历时六天。
六天的时间内,观摩团看的肝胆俱裂,对比一下自己手里的兵,别说六天了,一天都未必能撑下来。山海关险峻的地形倒是能坚守,但那是决定造反之后的事情了。届时,拼的就是消耗了,还是不成比例的消耗。尤其是得知神机营六斤炮能打六里(三千米)之后,更是单方面的挨炸。
而且攻克堡垒的战术,并不秋操时采用的那种,挖Z字壕沟,以低打高的炮击战术,参谋处的人不客气的亮出来,众人无语。
届时,只有实心弹的山海关守军,到底能扛多久炮击,真不好说。毕竟没发生,只能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