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兵临城下
王子腾也没指望安南王能答应自己的条件,如果答应了,自然很好,不答应,为了自身的统治,安南王也要发兵反击。
到时候,王子腾可以达到引蛇出洞的目的,比自己带兵出击要强的多。
如果安南王装死,不答应也不反击,那就等十天之后,杀向王城,逼迫安南王签城下之盟。
总而言之,因为受到了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安南地方上愿意与王子腾合作的人还是很多的。如此,大开杀戮就没必要了。
安南王这边收到最后通牒天都塌了,十天的时间必须给答复,这不是要了亲命么?
赶紧召集大臣来商议,到底该如何应对。
安南朝廷的情况,有点类似朝鲜,国内的权力由阮、黎、郑、李四个大家族把持。
那个对林氏动手的黎氏,也是黎氏的分支。新富的阮氏,也是分支。相比之下,郑、李两家的势力范围在北面。
安南王阮清主持会议,四个大家族的代表们,发表了多种看法。
主要有三,一个是打,集中国内的兵力,从北方边境调兵南下,举全国之力,主动发起进攻,击退王子腾。
这个观点遭到了李、郑两家的激烈反对,因为北方边境的军队,主要是这两家掌握的。
李家则主张谈判,打是肯定打不过的,真要出兵,受到损失最大的还是这两家。
这个主张被其他人喷成卖国,李家代表干脆闭嘴,让他们去表态,反正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
郑家的态度,打肯定要打,但不能主动出击,应该沿途布防,迟滞消耗疲惫敌军,决战于都城之下。
最后安南王阮清搞了个既要又要的大杂烩,先派人去与王子腾谈,讨价换件,只要对方愿意退出安南,都可以商量。谈判的同时,组织军队做好出击的准备,四个家族都必须出兵两万五,凑个十万大军再说。最后王城的防御工作,也要提前搞起来。
总之就是安南国家小,如果天朝军队从北面来,还可以凭借复杂的地形打防御战。现实是走海上来的,南面是平原,这仗打起来风险太大了。还是尽量谈判,实在不行再打。有趣的是,安南王再次派出了使者,走陆路前往大周,要去京城告御状。
这个举动,就是他个人的突发奇想了,他还抱着最后一丝的希望,王子腾出兵是自作主张。
四大家族硬着头皮开始凑军队,手里的精锐自然不肯全都拿出来,王都倒是有一支装备精良的精锐禁军,人数在三万左右,是阮清控制朝廷本钱。为了让四家出兵,他也表示派一万人出击。
阮氏是王族,黎氏是后族,这两家本该最卖力气才对,毕竟西贡是两家的地盘。
实际情况这两家却不肯尽心尽力,想要保存实力,同时还劝安南王,千万要防着李氏和郑氏。
尤其是要防备郑氏,因为他家祖上出过王的。
相比之下,李家还算积极,安南丞相是李家人,从军事上丞相是反对打的,但既然国王决定了,他硬着头皮也要执行,否则位子不稳。
郑家倒是不想出兵,这不是没法子么?想到地盘上各种洞主寨主,借找个机会,画个大饼,消耗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郑家代表连夜求见安南王,提出要一批官职与钱粮,他要用这些职位去激励麾下出兵作战。
阮清也算了解国内的情况,知道郑家如果出兵太多,恐怕治下那些少民的洞主寨主们要闹事的。
阮清答应了给官职,却没给钱粮。郑氏也不失望,反正有总比没有强,就没指望阮清完全答应。
安南国的国王也好,大臣也罢,都高估了国内的情况。
人虽然是有,但是要调集部队,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郑氏还要去忽悠那些山区的头人们。
即便那些头人被官职吸引了,带着人马出山,那也需要时间。这么多人出山,吃的喝的怎么解决?兵器倒是好办,实在不行给根木棍就是。
十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安南王汇集各路消息才发现,十万大军还真有,只不过多半在路上,来到王城的一共不过两万。还都是李家的为主,阮家黎家,一起才凑了五千人,郑家的兵影子都没一个。
谈判代表倒是派出去,并且顺利的回来了,只是什么都没谈成,因为王子腾根本就不谈,条件就那些,答应就和平,不答应就打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