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要四品,给三品

因为你都是在平原地带施工,沿途也没河流,修起来还是很快的,计划的工期是五个月,这就必定影响春耕了。

但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春耕之时,只能放慢进度。所以,春耕前必须尽快多干一些。

实际上这就是一条简易铁路,如果是现代,施工根本没啥难度。但这是在古代,施工难度还是不小的。

贾琏这段时间都在盯着这个事情,每天到工地上,看着到处都是人在忙碌,运输土方,用巨大的石碾平整道路后,铺上铁轨。

这个真的就是铁轨,不是钢的。不是贾琏想偷工减料,实在是按照工字钢的要求来搞,目前遵化那边还解决不了工艺,更别提产能了。

只能说,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总归是能变着法子打击人!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水泥的销售情况太好了,别人不说,皇帝开出了一个大单子,要求将京城主要道路全部硬化。

这是便民工程,同时也是利民工程,要给京城的闲散劳动力,找一个干活挣钱的地方。

这个工程不是简单的硬化路面,同时还要疏通下水道,重建排水系统。

怎么说呢,京城这个地理环境决定了,一旦下暴雨,没有不内涝的。搞一下,可以更好的应付困难。至少正常情况下,内涝不会太严重。

搞工程,别的工部自然也是行的,问题是,现在工部还真就不行了,因为没水泥啊。皇帝也偏心,直接将工程给了研发司。

研发司只能扩充施工队的规模,加之新建的工厂需要招工,等年中完成了新一轮的扩张,算上工程队,研发司的人数近十万了。

这真是一个庞然大物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贾琏还在各个部门设立了安保队伍,虽然没有装备火器,但都是按照军队那套搞的。人数不多,只有千余人,但日常训练一直在做,关键时刻拉出来就是一千人马。

搞工厂需要组织,搞工程也需要组织,工业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把人组织起来。

人没组织的时候,就是一盘散沙,一旦有了组织,可能下一刻发了武器,就是军队。

日常视察了工地之后,回到城里,贾琏摸到了内阁,找到了张庭恩。

“有事快说,我忙的很!”张庭恩看见贾琏,真是一点都不客气的。贾琏没事的时候,绝对不会到办公室来找他。

“那学生就直说了,研发司的级别太低了,您在内阁会议上,提一嘴。”贾琏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

张庭恩听了停下手里的活,看着他道:“详细说说。”

贾琏这边有书面报告,递给张庭恩。

不料张庭恩道:“放下,你直接说,先了解个大概,回头为师再慢慢看。”

贾琏只好从工坊说起,现有工坊,刨除原来的军工厂,新增了玻璃、水泥、煤球、羊毛纺织、酱油厂,还有工程队的规模,翻了四倍了,现在还在扩大之中。不算临时工,正式的工人都有五万,算上临时工,奔着十万去了。别的不说,铁路工地上,每天都有四万人在干活,城里的工程,每天至少三千人在干活,到处都在忙活。

只能说,现在的很多工程只能堆人力,尤其是土石方这类的活,需要的人力更集中。

“我计划,每个厂的负责人,至少是个从五品。原来的研发司学生为首,在研发司的职务级别,也就是个五品郎中。如今很明显不合适了,人太多了。至少要提到正四品,这样下面的人干活才有奔头。”

听完贾琏的话,张庭恩头疼的揉眉心,叹息道:“你知道不知道,从去年到现在,你从各个衙门挖走了至少三十个干活的人。吏部那边早就说过多次,吏部尚书应该是你贾琏来做。”

贾琏冷笑道:“恩师,这些人才在原来的衙门,就是埋头干活的老黄牛,工部有个七品官,在工部呆了八年,都快四十了,还是七品。日常在衙门里,干活的人得不到提升,俸禄也没多少,灰色收入也就是稍稍沾点油水。这位到了研发司,直接就是部门负责人,六品的主事。那个搞出水泥的刘传,在工部五年没挪窝,到研发司,每个月单单水泥的提成,就有上千两,而且已经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他们自己处事不公,留不住干活的人才,还有脸抱怨?有胆子,当我的面说,看我不抽他一个大嘴巴子。”

“是么?潘季驯,潘阁老也说了,我给他叫来,你抽给我看看?”张庭恩直接怼他脸上,贾琏听了顿时哑巴了,讪笑两声:“这个不行!”

张庭恩这才道:“贵姓啊!看把你给狂的!还记得姓啥么?”

贾琏沉默以对,无声的反抗。

张庭恩挠挠头,做首辅以来,头发掉的厉害,忍不住叹息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辅做没到半年,整个人老了不少。”

“恩师要注意身体了,可别学诸葛亮,那是要被累死的。”贾琏赶紧关心一下,不动声色的拍马屁。

“别拿为师跟诸葛亮比,我怕折寿!”张庭恩赶紧谦虚一下,不是谁都敢自比诸葛的。

历史上敢自比诸葛的,好像就一个人,自号:今亮。那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没他西域多半就丢了。

还有个小诸葛,这是别人给他起的外号,有个小字,含金量下降了很多。

这俩都是近代人物了,古代的人对诸葛亮的崇敬更甚,别说相提并论了,沾边都会觉得亵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