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君臣之间的互相暗示

身为皇帝,也不能不管宗室,那是要被民间戳脊梁骨的,但是他们这事情做的太过分了,也不能不处置。

承辉帝一时半会没想好,到底该如何处置,只能先看看。

无论如何,还是要给他们找一条出路。

说起宗室,承辉帝还是有点生气,皇家军校招生,宗室给了十几个名额,结果送过去的全是纨绔,根本熬不住军校的训练艰苦。

一个月的时间,跑了个就剩下一根独苗。这帮人就一句话,养废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类似的情况不是个别,而是一大片。几代皇帝的安排下,好七八十号宗室在各个部门一些不要紧的位子上做官,都不大,七品到头了。

这帮人但凡能做的出色一点,皇帝都有脸给他们升个官啥的,结果是一个都没有,每次出问题,他们都跑不掉。

毕竟说是不要紧,实际上这些职务都有个特点,管实物。

前一阵子,盯上研发司的事情,就有宗室在背后推波助澜。说句不好听的,研发司太适合宗室来经营了。

如果交给宗人府来运作,二十年内,承辉帝都不要为宗室的生活质量担忧。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在贾琏手里兴旺发达的研发司,到了宗室的手里,十有八九成为富了几个人的买卖,底层宗室,跟着喝汤都够呛。

正是因为太了解他们了,承辉帝才不支持他们的举动。总不能培育一块肥肉,你们就分一块吧?

思之再三,承辉帝还是叫来裘世安,让他去传贾琏。

贾琏来到后,承辉帝开门见山:“户部几个宗室,折腾薛家的事情,你知道吧?”

贾琏点点头:“微臣知道!”

承辉帝满意的点点头:“你不错,顾全大局。只是宗室的问题,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军校生给了名额,就剩下一根独苗还在里头。宗室不出人才,这是问题的根本。前明有宗室带来的巨大负担,本朝已经在极力不免了,却依旧很难一劳永逸。”

贾琏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只能先安危他:“陛下,人和人不一样,这里头有生下来就不一样,还有父母和家庭环境影响的不一样。以微臣之见,还是要抓教育。宗室也好,庶民也罢,这一辈子吃不了读书的苦,就得吃别的苦。陛下应该集中资源抓教育,搞好教育,人才便是有源头的活水。”

承辉帝听着有点不高兴,摆摆手:“那都是后话了,眼前的事情先想点法子。”

贾琏明白了,点点头:“办法有,朝廷出船,他们自己出本钱,出去跑海贸呗。南洋太远,不愿意冒险,那就跑东瀛和朝鲜。还可以跟着出张家口,做点草原的买卖。再不济,去辽东权几块地,租人种也好,自己种也行。总而言之,不想吃苦,坐家里等钱从天上掉下来,没那好事。”

听到贾琏没提辽东的商路,承辉帝知道他的意思,那是东平王势力的命根子,去辽东经营买卖,那真是会遇见马贼的。

“朕寻思,口外也好,关外也罢,搞一个经营的牌照,无牌经营,官府可以彻查。”承辉帝动了歪念头。

贾琏一听这话,立刻拦着他:“陛下,您为宗室好的心思,微臣能理解,这么干,后人就只会骂您一个。”

承辉帝勃然色变,怒视贾琏:“贾不器,好好说话。”这也是痛点来的,毕竟是个皇帝都在乎身后名。不然哪来的那么长的庙号。

贾琏一点都不担心,不紧不慢的解释:“陛下,按照您的思路,限量发牌照。好,宗室拿了牌照,会自己去跑商么?肯定是租出去挣钱了。呆家里多舒服的,谁乐意出去风餐露宿?运气不好还要遇见马贼,性命不保。商人租了牌照,这本钱怎么回来?只能在买卖上做手脚,夹带走私,偷税漏税,亏的是朝廷。更有甚者,不能合法经营了,铤而走险,或为盗贼,或行走私。”

“屁话,朝廷不限制牌照,商人就不走私了?偷税漏税,是商人的恶习。”承辉帝找到了漏洞反击贾琏。

贾琏心说,您是不知道某个时期批条的威力。那真是,有条子,有货物,没条子,都白扯。多少人就靠倒腾批条,都挣老钱了。

“陛下,您心里应该很明白微臣的意思,朝廷不该为宗室养闲人。否则,与前明何异?”

承辉帝的坚持给贾琏一句话打穿了,气急败坏的四处找东西,要砸着孙子。

贾琏依旧笑眯眯的:“陛下,要不微臣站近一点?”

承辉帝破防了,挥手道:“滚蛋!朕不想看见你的脸。”

贾琏笑嘻嘻的告退,出来后不禁长叹一声,生怕别人没看见一样。

君臣之间的交流,并没有那么简单,薛家的事情也算事?

其实承辉帝许诺一个乡试主考的身份时,贾琏就猜到了一些皇帝的真实想法。

一任主考下来,多半贾琏要外放了,不论去哪,京城的一摊子事情,肯定都得交出去。

所以呢,贾琏再三躲闪,最后逼着说出【朝廷不该为宗室养闲人】的话,就是最严肃的回答。

闲人是个好听的说法,废物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