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天华地宝
去年秋,关中大丰收,朝廷在关中实行和籴之法,以高于市场价两三成的市价收购关中之粮,以供皇宫用度及西北诸州边防之用。
大量来自江南的绢帛,以和籴的方式,派发到关中百姓手里。
财富的形式稍微转换了一下,便造成了暂时的繁荣。今年的新年,来长安城里采办年货的百姓格外多,生意也格外红火。
和籴的一个作用,就是加大社会层面的流动货币数量。手里拿着绢帛的百姓,便会到周边市集去购买生活所需品。对于盘活经济有好处。
当然了,如果只看好的一面,确实是这样。
鉴于马上要去灵州会盟,需要一个好彩头,也让长安百姓也高兴一下。故而大唐天子李隆基,宣布开大酺三日,他难得发了一回善心:这次大酺的费用,全部由内库支出,没有摊派给京畿的地方官府。
普天同庆的大酺并不是白给的,李隆基有自己的深刻考量。
与草原铁勒诸部会盟,这是可以与当年太宗媲美的大功业。
基哥认为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可以比肩太宗,没什么缺憾了。
趁着这次会盟,把自己的声望抬到一个空前绝后的程度,是很必要的。以后别人谈起大唐,太宗第一他第二,美得很,此生无憾。
而现在改年号为“天宝”,也很好够理解。
“哈哈哈哈哈哈,原来是王将军的女婿啊,方使君真是年少有为啊!”
这也是他想都没想,第二天率先去豆卢军军府报到的原因。
百官休沐前的最后一日,基哥下了一道圣旨,很长,大致上的意思也很明确: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的说法,朕以为如今的大唐,已经配得上这句话。值此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邦来朝之际。改年号“开元”为“天宝”,愿我大唐世世代代天华地宝,万世不朽。
现在方衙内已经是草木皆兵的状态,生怕基哥又搞出什么幺蛾子了。
这军使来得太容易,他当得心里都不踏实!
“豆卢军不过四千三百人而已,应该不需要支度使吧?”
朝廷给方重勇安插这个“支度使”的时候,压根没想过这些破事,只不过是把赤水军的支度使“移植过来”,想着豆卢军规模太小,估计也没啥鸟事。
方重勇面色平静,心中已经着急得像是烧开了的水壶一样。
所以左右都是要借,为什么不找豆卢军来借呢?
借贷的人当中,大户借粮数百硕的比比皆是,每次押运的人都是百人以上。豆卢军要是不派人盯着,难免那些亡命之徒想些歪心思。”
既然有超编制的,那自然也有吃空饷的,这些都要根据地方需要,由边镇自行调整。
方重勇有点理解王思礼为什么要在豆卢军中单独设置支度使了。
这时候,谁跳出来反对,谁就会被打死。
嗅觉灵敏的朝臣们,都从这个年号中,闻到了意味深长的信息。
“罗城鱼龙混杂,堆太多军粮和绢帛,库房容易被盗贼光顾。只有千日做贼,哪里有千日防贼的。
反正那里离罗城不到十里路,也是无妨的。”
把钱“种”到敦煌本地人当中,然后像韭菜一样割人头。
封建时代的朝廷中枢,永远不要对他们期待太高!
方重勇不无恶意的想道。
“不过豆卢军编制太小,常常不够使用,所以本地豆卢军常备军,现在已经在七千五百人以上了。
所谓“开元”,即开辟新纪元,象征着励精图治。
方重勇有些心虚的问道。
方重勇已经不知道要怎么说,他只能先听听王思礼的解释。
王思礼一脸无奈的说道。
……
“豆卢军,要维护西域商路啊。护卫大商队也是日常军务之一。若是不能维护敦煌本地的秩序,那谁还把大唐当回事呢?
河西五州东重西轻,兵马主要集中在凉州。但若是论起日常杂务,还是豆卢军承担得最多。四千多的编制又要守城,又要日常巡逻,还要护送大商队出关,实在是不太够用。”
没想到居然会变成这样。”
不过话说回来,“代职”可以糊弄,但正儿八经任命的职务却不能。
听到这话,王思礼一愣,随即摊开手询问道:“有西域而来的重货奇珍,敦煌本地人想买又苦无现钱,他们要不要找人借贷?然后将这些货转卖到长安?”
沙州敦煌县罗城正中央的豆卢军军府大堂内,方重勇面前满脸络腮胡,身材魁梧的壮汉,正漫不经心看着他递过去的委任状,不以为意的哈哈大笑。
方重勇苦笑一声,叹了口气。这个人获罪,引起了一连串的破烂事。
但是这是朝廷任命的,不能更改,只是朝廷为什么会这样任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