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安国和大宋

“既然你不成,那就去找你家先生好了。朕听闻,苏轼已经回到豫州,突破一品,与其随行的一众学者,也各有突破,不说开宗立派,但也算是走了一条新路。”

“这些人都是从大宋走出去求学的学者,如今大宋需要他们,也就需得将他们请回来!”

“一国之威,不可辱。高俅,你可明白!”

最后一句说出的时候,赵匡胤的语气不由得加重几分,直是让高俅有些喘不过气来。

虽然面上喘不过气来,但高俅心中却是不由得松了口气,就好似放下一个大石头一般。

这位陛下的目的,总归是显露出来了!

不过,如此也好。

暴露目的,总好过他将这些东西一直藏着掖着的。

至少,这样一来我也好应对。

念头从高俅的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拱手言道:“陛下有令,臣不敢不从。臣,领旨谢恩!”

说罢,又是当头便拜,以头抢地,跪在地上。

赵匡胤瞧在眼中,自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冷冷地盯着高俅,瞧了数眼,便将目光收回,挥了挥手,示意其退下,随后在几个奏折简单地批阅一番之后,便又将那些人遣散退朝。

朝退之后,赵匡胤一人坐在王座之上,身前放着一个香炉,香炉内熏着香薰,能够看到袅袅白烟升起,然后又散去。

这般也不知过了多久,方才有一人踱步走了进来,走得有些急,不是旁人,正是大宋从龙之臣,赵普。

赵普拱手拜道:“老臣拜见陛下。”

“你来了,速度可是要比朕预料中的慢不少。”赵匡胤言道,目光落在赵普身上。

当那锐利的目光落下,落在赵普身上的时候,便让人感受到一股凌厉的气息一闪而过。

“之前的事情,你也瞧见了,有什么想法没有?”

“没什么想法,陛下之所以那么做,也不过是为了将那些从大宋境内走出的人才接引回来。这些一品和准一品的儒者,在大战来临之时,也会成为我等重要的助力,留下他们,对我们有好处!”

“只不过,想要请他们回来,总归是需要一个切入点。高俅,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毕竟这位高太尉之前是苏轼的书童,而在那些走出的学者中,也以苏轼为首。”

“只要能够以大义将苏轼请回来,那么其他的学者也会自然而然的回来。”

“想要请回苏轼,高俅是颗好棋子,毕竟他曾是苏轼的书童,有这层联系在,他要办成这件事情,概率要大不少。”

“所以,陛下自打一开始就没想要让高俅出兵安国,不是吗?”

……

一字一句的言语从赵普口中说出来,落在赵匡胤耳中,倒是让赵匡胤不由得微愣,脸上露出一抹诧异之色,显然是不曾想到自己这位老兄弟会将事情想得这般透彻,甚至都和自己想的差不了多少。

如此,甚好!

心中感慨了一声,赵匡胤面露微笑,看向自家的老兄弟,反问一声,问道:

“他自己弄出来的烂摊子,自然得由他自己收拾。难道还要朕出手?”

“不过,在你看来,朕要做的这件事情,能成吗?”

“只要是陛下想做的事情,自然能成。只不过有一点需得告诫陛下。”赵普答道。

“说来听听。”赵匡胤双眼微眯,问道。

“陛下能够想到的,那些儒者不一定想不到,想要让他们回来为大宋效力,成为大宋的底牌,仅靠一些小情是没有用的,需得以大义胁迫才是。”

“哦?何为大义?”

“家国,天下,黎民,名声!”

一番话从赵普口中说出来,却是在瞬息间让赵匡胤陷入沉默,在心中反复咀嚼方才的那几句话,沉默了许久,方才出声言道:“朕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既然陛下已经知道了,接下来也就没臣什么事了,臣告退。”赵普拱手,当即就要退下。

不过,临走之时却被赵普唤住,言道:“老兄弟,慢走,还有一件事须得交代你去办。”

“听陛下吩咐。”

“朕闻唐、秦、汉、明等几方势力将有大动作,想来应当是诸国会盟,应对大劫之事,各国需得派出代表,朕需要老兄弟替我走这一趟。”

“臣,领命。”

(/16449/16449727/458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