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少字,也是相对来比。毕竟五十两,这样的数目,放在普通百姓家里,几乎就是三年的进项了。
在老熊岭,只不过是在工钱之外,额外给的分红。而家里的娃子读书不花钱,成绩好了好得赏银,女人做针线赚工钱,山下做饭赚工钱…
很多时候,不怕多想,就怕比较。
山上这般热闹,分银子这等大事,自然山下众人也都听说了。
十几个草原人就罢了,他们开春就要回草原去,铁家主仆三个也是没当回事。
倒是赵家老少,还有那些幸存的赵家村人都是眼巴巴等着消息传下来。
待得听说家家户户都分了百十两银子,甚至开春后还要花费一千两银子建宗祠和学舍,他们恨不得跑去几十年前好好抓了家里的祖辈们,一定要他们早早搬来老熊岭才好。
可惜,时间从来都是往后跑,哪能回头啊。
好在,他们因祸得福,如今也到了老熊岭。
原本有些因为得了捐献的几百两银钱,动了心思的人,见此也赶紧抛下了那些私心杂念。
他们就是每人分了那么十几两银子,出去闯荡,也不过是给人家做工,能不能拿到工钱不说,万一倒霉遇到了歹人,怕是小命都没了。
而留在老熊岭,明年春日建了新房子,跟着老熊岭做工,有吃喝,有工钱,最主要能守着父母家人的坟茔,一点点把日子过起来,把香火续下去,简直最好不过了。
刘婶子负责山下的大灶,早就得了小米的吩咐,即今日的伙食很是丰盛,酸菜炖了粉条和冻豆腐,大片的五花肉,也是铺满了锅口,舀上一碗,点些红彤彤的辣椒油,就着白面的大馒头,吃的众人都是满头大汗。
家里有儿女没有定亲的妇人,心思大的,想着攀些高枝儿,有些心疼闺女远嫁,或者想给儿子寻个省心岳家的,就把主意打到了赵家村这些人的头上。
于是,众人相处的极好,只等着开春之后,一起做活儿,仔细了解一二,就可以“下手”了。
但世人千千万,如同老熊岭乡亲这般厚道的,可当真不算多。
就说先前因为给小米提亲,许了城西郑大少爷的王婆子,可是心里十分恼怒啊。
她不想着自己被银钱迷了眼睛,妄想把好好的闺女送进郑家受苦,反倒怪罪陆家不识抬举。
进城之后,有人问起,她可是不遗余力的抹黑陆家。
就是刘婶子气急之下说的那句话,也被她拎了出来编排个没完。
“你们不知道呢,陆家可不比以前了,自认有人撑腰,那眼睛都要长到头顶上去了。我是好心,想着他们家闺女进了郑家享福,哪想到人家居然说,只有皇家人才配得上她们家闺女。你们听听,小山沟里的土鸡,居然还想着飞上天呢!”
冬日天寒,满城的闲人本身就没什么活计,闲的肩膀缝儿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