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刻意忽略的人

此番庭辩下来,不说李继春有没有事,他们这些修史的官员恐怕要被钉在耻辱柱上。

文臣不敢言,武官不卖力,这便是亡国之相啊!

稍微一想,他们便背生冷汗。

王清晨刚才还感觉段柳是个狠人,没想到真正的狠人在这呢!这是能放在明面上说的吗?

而他口中的大将军,天下人人皆知。

但是每当提及,却都小心翼翼。

此人正是:镇北王,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北境一十三州,开国第一大将——龙骧。

自太祖入军伍,两人便拜为兄弟,驰骋沙场,生死与同。

彼时,天下初定,四方未服,镇北王率虎狼之师,东讨逆贼,西平匪患,南定蛮夷,北击戎敌,使其远遁冰原。

其军功直抵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更是在百姓口中口耳相传。

其麾下龙骧军(也就是如今的北境军),皆对他忠心耿耿,因其爱兵如子,每有征战,必身先士卒,故而屡战屡胜,为大朔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受封镇北王,实至名归。

只是,最终却是死的不明不白。

至此传言就更多了,一说死于先帝之手,一说其死于朝堂阴谋,还有说法说其死于如今的皇室宗老之手。

这也是目前为止最可能的三种说法,至于真正的死因至今仍是扑朔迷离。

而其一手创立的将军府更是被景佑帝一手覆灭,这在王清晨看来再熟悉不过。

狡兔死走狗烹,每逢新朝初立总有这样的戏码,毕竟从其一系列头衔也能看出,功高盖主这是必然的。

如果再不会做人,那就更没救了。

可以说大朔有一半的国土都是其麾下龙骧军打下来的。

只是自其身故之后,封号被夺,事迹被平,后来更是提都不能提。

如今便也只存在传说之中,宗庙不供,坊间不传,史书不载,就好像没这个人一般。

这才是最可悲的。

而李继春恰恰知道真相一角,再加之他曾受其一丝恩惠,滴水之恩涌泉报之。

小主,

然,如此功臣,也只有一人李继春为其鸣不平。

“你眼中可还有君父,可还有先帝?”旧事重提,景佑帝面色古井无波。

坏了,这明显是动了真怒,听话听音,朝中保持缄默的所有官员此时都战战兢兢。

即便是左右二相,此时都不知如何规劝,这种事情,提及便是过错,毕竟先帝的黑历史,说一句欺君也不为过。

“陛下恕罪,臣身为御史中丞,职责所在,目睹此等不公,实难心安。

镇北王一生磊落,为我朝江山社稷,抛头颅、洒热血,却落得如此下场,若不为其平反,天理难容,民心难服。

恳请陛下,下令彻查当年之事,还镇北王以清白,恢复其在史书中应有的地位,望陛下明鉴”

李继春心中早就有了觉悟,无非一条命罢了。

只是,景佑帝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变差,场下诸臣有坚持不住的已经跪倒在地战战兢兢,毕竟他们可没有李继春那般头铁。

不过李继春所言却又都是实情,这才是最致命,此时景佑帝便陷入了两难之地。

强行掩盖未尝不可,只是却要在百官面前失了君威。

但是,如果为镇北王平反,甚至青史留名,那不仅是他,就连先帝也要被拉出来议论,这不亚于鞭尸啊!

所以此时景佑帝心中如何想法,任何人都不知晓。

“此事容后再议,刑部,暂革去此獠官职,圈禁百日不得外出,退朝”

看在李继春年迈的份上景佑帝并未大开杀戒,也算是保留了大家最后一份体面。

“恭送陛下”在一众朝臣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景佑帝便施施然离开,他也没想好该如何做!

而且他也并不完全知道当年的真相。

当时镇北王牺牲在先帝北伐之时,至于是谁出的手,他也只是隐隐察觉。

毕竟当时他尚在监国,真相如何恐怕也只有先帝等少数几人才知道吧!

至于将军府完全是咎由自取,失去了镇北王的约束,将军府已经名存实亡,甚至逐渐出现了叛逆趋势,他对此倒是没有任何愧疚。

只是镇北王,朝廷确实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