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一位位平日里深居简出的先生们纷纷走出各自的静室,朝着书院的大门方向急速走去。学子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难道是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
“莫非是家中有急事?不然何以让这些平日里淡定自若的先生们如此慌张?”
在这道道的议论声中,又有一道人影急匆匆地从学子们眼前掠过,朝着书院的大门处奔去。这道身影之快,几乎让人目不暇接。
“难道那是夫子的身影?竟然连夫子都放弃了授课离开了书院?”学子们惊疑不定,目光之中充满了困惑与不解。他们纷纷望向那位正在被众人围观的身影——荀相与诸葛丞相。这两位书院中的巨擘,此刻也是神色匆匆,显然也是被那未知的事情所吸引。
“真的是荀相和诸葛丞相!”一位学子惊呼出声,“没想到今日竟然连这两位都惊动了!”此刻的他们,目光之中尽是惊诧书院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学子们的议论声也渐渐变得低沉起来。他们纷纷猜测着书院究竟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这时,一位刚刚赶到书院大门附近的学子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神秘:“你们知道吗?刚才那青钟的响声,一连响了数次。”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明的紧张感。此言一出,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青钟的响声在书院中代表着重要的信号,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几响了?”“已经四响了!”这个答案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不已。青钟连续四响,这在书院的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一时间,书院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学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的表情。他们知道,这次的事情肯定非同小可。终于有人忍不住好奇心,决定亲自去一探究竟。
紧接着,又有人加入了奔向大门的人群中。“我也去看看!”“带我一个!”的声音此起彼伏。此刻的书院,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笼罩,使得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他们一边奔跑着,一边感叹着:“真是没想到,我书院竟然能有今日盛景,一个月之内来了这么多贤才能士!”在这个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时刻书院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那扇大门上等待着未知的事情揭晓。
几人相视一笑,彼此间的紧张气氛在轻松的氛围中消散。他们纷纷走出那个仿佛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考场,仿佛已经跨越了一个重要的门槛。而此时,恰在此时,又一道悠扬的钟声响起,回荡在寂静的院落之中。那是宣告朱平安已经成功踏入第八关的钟声。
朱平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目光凝聚在宣纸上的那两个大字——“策论”。下面则是两行细致的小字:“分析大秦局势,写一篇策论。”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似乎已经预见到接下来的挑战并不简单。
然而,朱平安并未感到畏惧。他大致扫了一眼题目,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异彩。不得不说,这幽城书院的跃龙门考试确实让人大吃一惊,每一关都充满了惊喜与挑战。从诗词歌赋到远见之明,再到为人之道以及治国经世,每一关都在考验着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朱平安并未急于下笔,而是静静地思考片刻,将脑海中的思绪整理得井井有条。随后,他不假思索地动起笔来,洋洋洒洒数千字,犹如瀑布般流淌在宣纸上。他从战略、地域、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全面而周到地分析大秦的局势。这篇策论不仅涉及到当朝的大臣和武将,甚至可以当做大夏的发展计划书。
一旁的章仕眼中只剩下浓浓的惊叹之色。他深知这一关的份量,也清楚朱平安的才华与见识。看着朱平安如此流畅地书写出这样的策论,他心中不禁为朱平安感到由衷的赞叹。
许久之后,章仕深吸一口气,对着朱平安拱手一礼:“朱公子之才,实在令人佩服。请朱公子稍候片刻,我去请郑公前来,为朱公子考核第九关!”
在这短暂的等待中,考场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每个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朱平安接下来的表现。而朱平安则淡定自若,仿佛对于接下来的挑战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章仕在书院中已不知不觉间以先生之尊对待自己,就在准备走出书房之际,他的目光被几道联袂而来的人影吸引。这些人在书院中地位显赫,无一不是满腹经纶的巨匠,此刻他们的到来无疑给这个平静的书院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见过郑公,荀相,诸葛丞相,田公……”章仕躬身行礼,声音中透露出对他们的尊敬。这些人在他心中都是如星辰般璀璨的存在,他们的到来让他感到荣幸。
郑公等人走进书房后,确实愣住了。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座安静的山峰,散发着令人难以忽视的气质。
“郑公,几位的大人,我为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章仕的声音在空中回荡,然而却被郑公等人的举动打断。
他们齐刷刷地对着朱平安下跪行礼,这一幕让周围的人都愣住了。朱平安连忙走上前,将郑公等人搀扶住,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郑公,使不得啊!”
听到朱平安与郑公的对话,身后的一众人影皆面露惊诧之色。尤其是面前的章仕,他的脸色已经僵住,目光直直地盯着朱平安,嘴巴张得大大的,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
过了许久,章仕才反应过来,连忙跪地行礼:“参见陛下!”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到了。
“众卿家平身。”朱平安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仿佛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敬畏。在这个瞬间,整个书院都仿佛被这位年轻君主的威严所笼罩。
朱平安笑容满面地转向郑公,说道:“郑公,这跃龙门的确是个颇有深意的点子!”听朱平安如此夸赞,郑公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回应道:“陛下谬赞了。这跃龙门的主意是由荀公提出的,经过书院与多位大臣共同商议出题,才有今日这场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