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放眼天下,有谁敢不服?
麻燧之战唯一的遗憾,是两个人在军中去世。
一个是曹国国君曹宣公。曹宣公在麻燧之战军中去世后,曹国国内发生了重大权力斗争。
另一个是王室卿大夫成肃公。这里我们简单提提这个成肃公。
成肃公是周王室这次派出参与麻燧之战的两位大夫之一,是大周王朝京畿内的一个叫成国的内诸侯国国君。
成国,亦称郕国或盛国,位于今河南范县、山东宁阳县东北一带,姬姓,爵位为伯爵。
大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封其弟叔武于郕国,原本位于陕西西周京畿内,后来随大周王朝东迁于中原。
郕国夹在中原卫国、齐国、鲁国等几个大国之间苦苦求存,先沦为鲁国附庸。
到公元前686年,郕国投降齐国,成为齐国附庸,到公元前615年再度沦为鲁国附庸。
春秋后期,郕国国君沦为鲁国一个大夫,最后再沦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的食邑。
直到公元前408年,齐国入侵鲁国,侵占了郕邑,灭国。后人以国为氏,这便是成姓、盛姓渊源之一。
这一次,成肃公随军出征,在社神庙接受祭肉时,表现得怠慢无礼。
当时联军名义上的统帅、来自周王室的上卿刘康公就批评道:
“我听人说,百姓承受天地间的中和之气而降生,即所谓天命。因此就有礼仪的举止和细节规则来维护生命。
能够遵守规则的,就能护养生命而得福;不遵守规则的,就败坏生命而取祸。
所以君子尽心于礼,小人竭尽出力。尽心于礼,没有比恭敬更重要的了;竭尽出力,没有比敦厚老实更重要的了。
国家的大事就在于祭祀与征战。祭祀有向参祭者分肉之礼,出兵祭社有以牲肉颁赐众人之礼,这些都是祭神通神的大礼大节啊。
现在成伯对此表现得怠慢不敬,就是抛弃自己的生命不要了!”
我们读春秋、左传这样的史书,经常会见有人只要做出不合礼仪的事,便会被人诅咒快死了,而且史料也总是记载这个被诅咒的人确实很快便死了。
如这个成肃公,以及接下来我们要讲的三郤。难道,一不守礼便真要会死人?
这个当然是瞎扯蛋。
人们总是记录一些大人物的言行,有时他们的言行是否守礼更会得到关注。
当有人不守礼时,会有其他的大人物予以评价或者诅咒他去死。
但真正因此而死的少之又少,但如果真的因此而死了的话,那便会被史料记载下来。
这个如同占卜,被史料记录下来的往往是占卜成真的那类,而大量的最终证明是未成真的,史料便不会记录。
这就是原因,所以也就不必为古人这个那个神乎其神的玄之又玄的事而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