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几个人中,没一个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李凡阳喃喃道:“应该是起装饰作用,和我们见过的门牌楼差不多?网上不是说,它是明嘉靖二年,山东巡抚陈凤梧建造的吗?”
桥坊为四柱三间,石质,四柱均为冲天八楞式。柱顶各有圆雕石兽,独角披麟,仰天蹲座。明间额坊正中雕刻“洙水桥”三个正书大字,侧的二次间均浅刻二龙戏珠。
之后,他们过了洙水桥,迈
过前面的墓门,进入甬道,只见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石仪成群,直接通向孔子墓。
甬道两旁共有四对八件石仪,从南往北依次为望柱、文豹、甪端、翁仲。
走过甬道石雕后便是享殿。这里是祭祀孔子时排摆香坛、宣读祭文的地方,平时摆放祭祀礼器。
希来˙瑶雅看着两边的石人雕塑竟是一模一样,问:“这是啥意思?怎么立二个一样的石人在此?”
李凡阳道:“这是个叫翁仲的石人像,确有其人。他是秦朝著名骁将,威震边塞。只要是他镇守的边塞,其他的部落不敢造次,有时少数部落造反,由他带兵去,不打自乱。
后来,他被演变成文、武二将守墓,以示安宁。以后为对称,雕成文、武两像,均称翁仲。现在的这个翁仲石像,为公元一七三二年刻制的。”
公元前四七九,孔子在鲁国去世后葬于鲁城北泗上。
如今,孔子墓封土东西三十米,南北二十八米,高五米,看上像是隆起的马背,所以叫“马鬣封”。
墓前有二块石碑,前碑是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阴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书”,后碑篆书“宣圣墓”。
碑前有石供案、石鼎、石制香炉、石砌拜台及砖砌花棂围墙等。
孔子墓东侧为其子孔鲤墓,南侧为其孙孔伋墓,子孙三代墓呈“品”字型分布,故名“携子抱孙”。
几人忙站在墓碑前,揖了三揖,算是结束了这次拜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