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唯才是举

汉阙三国梦 一吃就胖 1788 字 3个月前

建安十五年三月,汉丞相曹操于许都下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啥意思呢?

自古以来接受天命和中兴国家的君主,哪一个不是得到了贤能之士,在他们的辅佐下一起治理国家的?这些贤能之士曾经都是不出里巷之人,所以能够被君主发现拔擢,难道是因为运气好碰上了?当然不是,那一定是君主求贤若渴拼命寻找的结果。当今天下,乱局未定,现在就是急于发现和提拔人才的时候啊。

孔子说,孟公绰清心寡欲,在晋国的赵、魏家做家臣当表率很合适,但若去滕、薛这样的小国干实事,那他干不了。所以说,如果国家用人只能从清廉高洁的人里选择,也就没有齐桓公称霸诸侯这事了。现在的世道,还会有穿着破衣服却身怀救国之能的姜子牙吗?还会有蒙受‘盗嫂受金’的污名却没有遇到魏无知的陈平吗?

这就是你们这些下官的责任了。去寻找和发现那些有才干却被埋没了的人才,把他们都推荐给我。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我就能大胆启用。

曹操的这一篇求贤令可谓震动天下。要知道汉王朝以孝治天下,自高帝刘邦以下,所有的皇帝谥号里都有一个孝字。选拔官员更是非孝廉不用。

这套东西听着挺好,可实际推荐上来的却不乏有名无实、尸位素餐之人。民间戏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现在曹操公开与沿用了数百年的选拔制度叫板,明白告诉大家我只看才干不论其他,这样的魄力几人能有?

若非如此,曹操怎能在汉末众多地方实力派中脱颖而出,最终掌握最高国家权力?

令文传到公安的时候,刘禅刚刚做好离开的准备,正琢磨给怎么给老爹留个消息,省的他着急上火。

拿着孔明特意命人留抄的一份求贤令,刘禅看过感慨良多。

唯才是举他当然知道,但身处局中再来通篇阅读,感受和震撼却非同一般。

曹操遭遇赤壁之败,错失统一的机会。看来他是痛定思痛,开始长远布局了。集团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曹操率先对人才下手,如果漠视不顾,结果可想而知。

只要是好东西,别人能搞,我们也要搞;别人不搞,我们还要搞。

看来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这一趟北渡,格局还是应该放得大一些才行。

想到此,提笔留书一封。

“父亲大人垂鉴: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亲亲之爱,人所共有。求生之能,人所共存。当阳之役,家姊落难。以身为饵,引曹纯虎豹之兵;不顾凶恶,救阿斗襁褓之命。母亲涕零,终日不辍,弟亦感叹,每自伤魂。

夜枭来报,闻家姊现于汝南。恨不肋生双翼,顷刻相见。欲告父命而往,乃知必不得准,故行此下策。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此去汝南,非惟寻回二姊。中原之大,有能而无门者不在少数。曹操因下求贤令,欲破璞石而求美玉,滤沙土而得真金。若令其坐大,天下谁与我定?

此番北上,当寻忠肝义胆之士、擎天柱地之才与归,同佐大汉,再建文景。纵有险阻,亦人子本份,盼勿为念。

夫人孙氏,贤而豁达。不忍子年幼独去,遂与同行。此皆子之过,夫人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