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被“凌迟”二字吓到了。
作为中国古代最惨无人道的一种刑罚,凌迟最早起源于春秋早期。
彼时周天子势力不断衰弱,各诸侯国争相发展自身势力。可百家学说尚未争鸣之时,想要让本国的影响力辐射到周边其他国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此,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正式出现,其目的就是先让人民感到恐惧,然后再在高压政策下,逐渐收复民心。
且不谈这样的治国方式是否合适,不少国家之中,的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凌迟也只不过是其中一种。
像春秋时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就曾经因为得罪了吴王夫差,最终被处以“磔”刑。
这种刑罚的具体实施过程就是先砍头颅、再砍四肢、公之于众、以儆效尤。不过相较于凌迟来说,对受刑者的同感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除此以外,还有“菹醢”、“脔割”等刑罚,光听名字都能感受到刑罚的可怕之处。
好在百家争鸣以后,绝大多数儒生学者都认为类似刑罚实在太残忍,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减轻处罚标准。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虽然后世史书常评论秦王暴虐,酷刑待人,但和春秋时期的奇葩刑罚相比,纯粹是小巫见大巫。
自此以后,量刑与处罚逐渐减轻,只要不是罪大恶极、天怒人怨的人,基本上都不会被折磨致死。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五代十国登上历史舞台以后,一些国家难免又会以前人法典高压治国。
以其中的辽国为主,便最
所有人都被“凌迟”二字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