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 陈晋的建议

“陈晋……”

杨光明、季飞虎等人都看向陈晋。

陈晋看了看包厢里的情况,可以看出来,李良、李玉和曹朗应该是被孤立的几个人,首先他们和杨智、杨勇他们都不熟,平时也没什么接触。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出身和立场的对立。

陈晋、李良、李玉都是农村人,在农村长大。

而杨智、杨丽、杨勇、季子明、季子玲等人也有在农村出生的,但是长大的过程都是在京城,是城里人。

在五十年代早期,农村人和城市人的生活差别还没有这么大。

因为农村人有自己的土地,尽管种地会累一点,但几千年来的农民都是这么过的,农民不怕累,反而因为分到了自己的土地,有了无穷的动力。

就算累着,也要种好自己的土地,养上一头牛,几只鸡,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农民最大的追求了,他们很容易知足,也很幸福。

而那时的城里人,有工作的人,每个月领工资,除此之外没有地,吃喝拉撒都要花钱。

两种身份各有各的好处,农村没有工资,但是有地,自己种地,只要勤劳肯干,也能过得不错,而城市里工人有工资,能买粮食,还能买各种商品。

如果农村一直土地属于农民,如果华夏的经济稳步发展,其实各过各的就好,谁也不用羡慕谁,谁也不会嫉妒谁。

但是世事无常。

1958年,国家政策变了,经济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土地收归集体,实行人民公社化了,因为天灾人祸,各种物资供应不足,尤其是粮食。

从此,农民种地的收获,大部分归了国家,小部分才能归自己,而也是从此时开始,农村人就没吃饱过。

没错,从东北的黑土地,到南方的水稻田,农民都吃不饱。

粮食哪里去了?

粮食送到城里了,送去国外了。

当然,农民吃不饱有很多原因,比如土地质量不好,比如种子质量不好,比如化肥农药太少,比如生产方式落后,比如水旱灾害,但绝不是农民自己的原因。

在农民一年辛辛苦苦种地却吃不饱的时候,城市里的工人及其家庭用自己工资可以买低价的商品粮,大部分时候都能吃饱肚子。

这么大的差距才造就了农村人和城里人两种身份的差距,也是杨智等人看不起陈晋他们的根源所在。

也许这就是后来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原因之一。

“杨叔,季叔,只是小孩子打闹而已,我们继续喝茶吧?”

说实话,陈晋不

“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