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是大明最初建立的时候,大明王朝创始人朱元璋同志对一众蕃王的限制并不像后期那么多的,有后世的史学家曾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过一番总结归纳:
“明祖初定天下,分封诸子于各省各府,盖仿汉、晋六朝及有元之制而参酌之,外以壮藩卫,而实无事权。其有才者,如燕、晋诸王,或统兵以镇边塞,然不为例。其分封内地者,不过设三护卫,不致有尾大不掉之患”。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同志的诸多安排之中,虽然藩王有着丰厚待遇,但也要相应责任承担,而且关键是藩王对于中央朝廷也起不到威胁,除非一众藩王都联合起来,但凭着老朱同志对人性的了解,知道这明显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朱同志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但老朱同志死也想不到,他非常看好的皇太孙朱允炆会那般差劲,而性格最像他的儿子朱棣,竟然能借势而起逆风翻盘,最后抢了朱允炆的帝位,自己当上了皇帝。
而朱棣上台之后,为了防止后世再出现一个像自己一样的人物,开始慢慢剥夺了藩王的三护卫,通过明敲暗打等各种方式剥夺了不少藩王的护卫兵权。
再到了后面的仁宗、宣宗时期,历经汉王朱高煦叛乱以后,其他藩王的护卫相继被裁撤,极强化了中央集权,从此太祖时期定下的,藩王拥有护卫军队的规定,就真正成为了一种过去式。
因此,从那以后,除非得到了皇帝本人的特许恩赐,绝大多数情况下,藩王都是没有资格拥有护卫军队的。当然了,也很少会有皇帝会对蕃王颁布这种特许权的,除非他不想好好的坐稳皇位。
经过朱棣首开,再加上他后面的几任皇帝的继承和发展之后,明代对蕃王的限制政策最终就演化成了: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意思是说,诸王虽分封,却不领土地人口,虽爵位尊贵,却对于地方没有管理权限,只是领取俸禄而不治事,无论在地方上还是中央朝廷并没有任何权力。
明朝的藩王成为只有经济特权的国家蛀虫,什么权力也没有了,本来拥有兵权还可以影响地方政务,结果是兵权没有了,地方政务也干涉不了,还是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官员,不得互相见面。
不过由于雷时明已经从卢象升名下,转投到胡文霆军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胡文霆那处事只求最终结果,并不墨守成规的一些行事风格,也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雷时明只是在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去同朱聿键见上了一面。
见面之后,朱聿键先是对胡文霆大加赞赏了一番,然后隐晦的向雷时明流露出一些,自己也想为朝廷出一份力的想法,最后,朱聿键还让雷时明带了自己亲笔书写的一封书信给胡文霆。当然了,刚开始向雷时明承诺的粮食和银两也一并交给了他。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朱聿键写给胡文霆的书信,雷时明也没有再通过他人进行转交,而是决定由自己当面交给胡文霆。
而在历史上的南明曾经出现过的诸多君主之中,朱聿键是唯一一位让胡文霆产生好感的人,虽然隆武帝朱聿键最终也没能力挽狂澜,拯救南明于水火之中,但是他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
同时,在朱聿键执掌南明的那段时间里,他推出的一些政策,也是可圈可点的。
比如说,他针对万历以来党争给国事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号召朝中官员摒弃门户之争,共同为复明大业出力。隆武二年正月,他又在下达的一份诏书中说,对于以前参与过党争的官员概不追究。
同时在南明诸帝中,朱聿键也是比较关心百姓的一位。为了减轻民间疾苦,他施政的一个重点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
当他听说被满清强迫剃了头的军民,往往遭到南明官军诛杀时,还特别下诏“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严禁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施屠戮。
在军事方面,朱聿键将弘光朝奉行的“联虏平寇”方针进行了修改,将原先“平寇”(对付农民军)为主的政策改为“御虏”(抗击清军)为主。不失时机地树立起抗清大旗,符合广大汉民反对满清强制推行的剃发改制等民族压迫政策的愿望。
朱聿键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采取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的策略,为以后大西军同永历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后来的历史结果也充分证明,如果没有大顺、大西农民军的联明抗清,南明政权绝对延续不了近二十年之久。
胡文霆鉴于自己当前迫切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形成一支足以同以东林党为首的南方势力相抗衡的强大势力,他决定先试着同朱聿键进行一番秘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