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国内局势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粮食产量和国库收入比改革之初翻了一番。保守派李严、杨洪等人看到改革取得的成效,自惭形秽。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稳定的局面下,却隐藏着一股暗流。一些贵族势力开始眼红改革带来的利益,他们企图阻挠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
与此同时,魏国并未放弃对蜀国的觊觎,军事上连连受挫,试图从内部破坏蜀国的稳定局面。他们看到了蜀国贵族保守势力的不安与贪婪,暗中派遣使者秘密潜入蜀国,与贵族中的保守势力接触,承诺给予他们各种利益,只要他们能够阻挠王志伟的改革。这些贵族们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纷纷表示愿意与魏国合作,共同对抗王志伟。
吴国的细作也趁机潜入蜀国,他们煽动贵族间的争斗,散布谣言,诋毁王志伟的形象,试图削弱他在蜀国百姓心中的威望。蜀国内部一时风云四起,动荡不安。
王志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必须在维护国家稳定的同时,化解保守势力的阻挠,推进改革的深入,还要警惕外部势力的干扰。
王志伟安排董允、蒋琬带队组成宣讲团,到蜀国各地宣讲改革取得的成效: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发明农具;粮食满仓,金银满库;百姓家家卖余粮,鸡鸭满圈、衣食无忧;制定《蜀律》,严惩贪腐行为,政治清明;军队捷报频传,国家稳定……。其实不用董允和蒋琬宣讲,百姓心中有杆秤,谁好谁坏,他们清楚,百姓才是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今天的生活,与三年前相比,他们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国泰民安,才是他们想要的。每一次宣讲结束,都是百姓感激陛下和丞相的心声,民心才是蜀国的坚强后盾。
通过宣讲团的宣讲,蜀国百姓对改革的成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丞相的改革理念和成效得到百姓的广泛传播和认同,为推进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百姓基础。
魏吴两国的阴谋未能得逞,勾结敌对势力的贵族保守势力也被检举揭发,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刘禅剥夺了涉案贵族的爵位和封地,罪行严重的抄家灭门,以示对其背叛国家行为的严励惩罚,以儆效尤。罪行轻一些的贵族及其家族成员流放边疆地区,远离蜀国的政治中心,使这些贵族势力无法再对蜀国构成威胁。这既是对贵族势力的一次清洗,也对其他官员和贵族起到了警示作用,有利于蜀国的政治稳定和长期发展,并向魏、吴两国展现了蜀国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决心。
这场贵族政治风波,让刘禅领会到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的真谛,也让刘禅和大臣们更加信任和尊重王志伟,蜀国的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蜀军的备战训练如火如荼。王志伟深知,单凭石雷和铁雷难以长久抵御外敌,必须研发出更先进的远程攻击武器装备,减少近战给蜀军带来的伤亡,提高蜀军的战斗力。
王志伟组织兵器制造厂的技术官员,深入研究原有的诸葛弩。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十发弩机,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极大地提升了蜀军在战场上的火力压制能力。
这款新型多发弩机,基座选用上等的硬木制成,表面经过精细打磨,光滑如镜,既保证了弩机的稳定性,又显得庄重典雅。基座之上,是一根粗壮的弩臂,它像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随时准备喷射出致命的箭矢。
弩臂的末端,装有一个巧妙的滑轮组。这个滑轮组由多个大小不同的滑轮组成,通过绳索相连,形成一个复杂的传动系统。当射手拉动弓弦时,滑轮组能够迅速放大力量,使得弓弦能够储存更多的势能。同时,滑轮组的巧妙设计也使得射手在拉动弓弦时更加省力,提高了射击的精准度和频率。
在弩臂的正中央,是一个精密的箭匣。箭匣内部被巧妙地分隔成多个小室,每个小室都装有一支箭矢。箭匣的上方,有一个可旋转的箭矢选择器,射手只需轻轻转动选择器,就可以选择需要发射的箭矢。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射击的灵活性和速度,使得多发弩机能够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射多支箭矢。
箭矢本身也经过了精心改造。箭身轻盈而坚固,箭矢的设计采用了特殊的三棱形状,增加了箭矢的稳定性和杀伤力,锋利异常,能够轻易穿透敌人的铠甲。同时,箭矢的尾部还装有稳定的尾羽,使得箭矢在飞行过程中更加稳定,提高了射击的精准度。
当射手扣动扳机时,滑轮组迅速释放储存的势能,弓弦推动箭矢以惊人的速度射出。由于箭矢的改进和滑轮组的助力,这款新型多发弩机的射程远超过传统武器,在微风条件下,弩机发射的箭矢平均射程能够轻松达到三百米。在强风环境下,射程虽有所下降,依然保持在二百米以上。同时,其强大的杀伤力也使得任何被击中的敌人都难以逃脱。
新型弩机操作简便,装填速度快,其远射程能力使得蜀军能够在敌军尚未进入有效攻击范围时就发起攻击,有效减少了己方的伤亡。强大杀伤力对敌军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提升蜀军的士气,同时削弱敌军的战斗意志。该弩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适应多变的战场环境,为王志伟的战术运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创新弩机改变了传统的战术理念,强调了远距离打击的重要性,影响了后世战术的发展和变革。后人誉为“诸葛神弩”。
公元237年,王志伟发明的石雷用于实战,震慑了魏、吴两国。两国分别派出探子、使臣多方打探,仍然一无所获,魏军再不敢随意袭扰蜀国边境,蜀国赢得了推进改革的时间、和平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