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军的整个作战部署以及行动计划再次展现在了普德军队的眼中,他们专挑痛处打,甚至组织了小规模的突击部队,对鲁军进行了点对点的针对性爆破,鲁军的布置在普德军队看来,就跟幼稚园小朋友的玩具一样,荒唐又可笑,防线被彻底的撕裂开来,普德军队的东线后备部队更是突破了奥维治堡,沿着奥维治堡一路向南挺进。
其实这个时候,鲁军还有撤退和不被歼灭的机会,波力地区的首府瓦沙城更是在做着激烈的抵抗,这大大的阻碍了普德军队从两翼的包抄歼灭计划,而且普德军队向南挺进的军队数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但是,普军在波力一线发起的进攻,让在洛多梅里亚一线的普军和哈军看到了反击的希望,他们一改之前的守势,向着被占领的故土趁机发动反击。
而在洛多梅里亚地区的鲁军指挥部则判断,鲁军在波力地区很大概率已经沦陷了,他们对于波力地区的鲁军参谋部所发出的战报持怀疑态度,根本不相信波力地区能守住。在他们看来,一旦波力地区真的失守了,那么他们根本无法承担被普哈两国从双面夹击的风险,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让普哈两国也打一场洛多梅里亚地区歼灭战。
综合内察局所给出的情报,思考再三,在洛多梅里亚地区的指挥部还是下达了有序撤军的命令,从已经占领了的洛多梅里亚地区向鲁西亚帝国的边陲之地撤军,指挥混乱的问题再次暴露了出来。而普哈军队得以通过洛多梅里亚地区向着在波力地区驻守着的鲁军发动进攻,自此,在波力的第四集团军,第十集团军,以及增援上来的第七集团军面对的已经不再是两面受敌的威胁,而是来自于三个方向的攻击,补给更是被直接的切断,一个十分庞大的饺子出现了。
而且更令鲁军难以接受的是,当地波力人的背叛,大批量的波力青年选择投奔加入普军或是哈军的军队中,就连集团军中的一些波力士兵也开了小差,不是当了逃兵,就是选择投敌。部队的军心和士气每天都在降低着,瓦沙城也很明显守不住了,第四集团军面对着包围更是在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向普德帝国投降。
第十集团见瓦沙城沦陷,只好以半数士兵伤亡为代价,没有补给一路后撤,与还没有进入到包围网深处赶来增援的第七集团汇合,向着西边杀了出去,至此,波力战役宣告结束,鲁军再次损失了一个集团军,而普军的伤亡却可能只有鲁军的十分之一。
再意朵莉亚王国进战后,哈匈双元帝国的精力便不再被牵扯,而且对塞亚王国的压制进攻,已经把塞亚地区的反抗军压制到了只有几个省份的范围内,这就使得他们可以全心全意的深入进鲁西亚帝国的边陲之地,向着鲁西亚的腹部再捅一刀。
而波力战役的结局,再次激怒了沙皇尼古二世,原先的第一集团军司令坎宁安更是在马里维至战役结束后被解了职,那么就必定有人会为波力战役以及洛多梅里亚大撤退而负责。而他的弟弟米哈大公,很好的成为了这个负责任的人,他的总司令之职被沙皇直接撤换,一同撤换掉的,还有原本参谋部里的一众将领,这更加加剧了鲁军指挥系统的紊乱,再加上鲁军内部内察局的一系列追责,使得各级将校尉官人心惶惶。
沙皇更是亲自担任了鲁军的总司令,并带着近卫军赶往鲁塞尼亚的重镇茫斯克,组织后续的防线,以及指挥与普德帝国作战,大量被重新征召的预备役士兵开始开赴前线,并且汇集到茫斯克一线,面对大局逼近的普军,坚守了下来,局势暂时被稳住了。但是危机却并没有解决,局势仍然对鲁西亚帝国很是不利,因为波力地区的丢失,使得鲁西亚帝国的首都圣堡被暴露了出来,普军在北方只要重新补充好了物资,那么便可以向圣堡发起进攻,直取这座鲁西亚帝国的心脏。
在南边,有哈军配合着他们,这些哈军士兵已经换装好了普式装备,虽然并不是最新型号,但面对鲁军也已经够用了,他们只要向南直插鲁军的边陲之地,并且给予那些边陲之地分离主义者们利益,那么相信,鲁西亚帝国很快便会丧失这座他们最重要的粮仓。普军的选择有很多,但是对于鲁西亚帝国来说,他们已经没有可以选择的权利了,只能被动的来应对。
更为要命的一点是,鲁西亚境内的布党更是直接趁乱起事,他们积极响应布党党首伊里奇所提出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号召,策划武器弹药厂内的工人们发动罢工,偷运武器,组织工人纠察队,虽然没有像之前那样爆发大起义,但是这些起事的规模以及伤害程度在鲁军面对外敌之时,伤害却来的格外的大,而且在游击队的配合之下,正快速的向全国蔓延开来,当地的警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被强力的进行了压制。
内察局各地的分局,由于得不到总局的支持,再加上内察局的边防军不是在前线清查肃反,就是部署在圣堡应防不利局面,根本就顾不上地方,这些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沙皇尼古二世发现布党的思想已经传进到军队中了,有人偷偷地在他的军队中宣传布党思想,他们号召着普通的士兵放弃不义之战,不要在为帝国主义效命,那样只是在助纣为虐,而他根本就抓不到人,就连内察局也表现出了十分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