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米,五环,命中点在中心左上方大约11厘米处”。
鹰眼放下望远镜,满脸不可置信的看这正在调整射击姿势的李宁,别看中小口径的狙击枪宣传的精度有多高,可真正打击远距离目标,特别是在1千米开外的,首选一定是12.7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狙击枪。
首先是它的弹头更重,发射药更多,弹道性能会更好一些,另外就是动能。
7.62毫米的子弹弹头在飞行1公里后,飞行速度必然会下降,相对应的动能也会降低,如果目标再穿着厚实的防弹衣,很可能命中却无法打死,甚至只受到了轻伤。
“一般,帮我测量一下风速,等会儿我要打1600米那个靶子”。
李宁将刚刚发射完的弹壳退了出来,上膛一发新子弹,再次进行瞄准,因为距离是一点点提上去的,所以子弹下坠有着非常好的可控性,想要打击1600米以外的目标难度并没有那么大。
“风速现在加大了大约三米每秒,风向向北偏了偏”。
鹰眼虽然内心有很多想问的,但依旧帮忙测量此时的环境情况,打击1600米的目标即使是他也只敢保证三发子弹能中两发,并且是在射击条件非常好的条件下。
可以想象李宁身上的压力有多大,因此他根本就无法测算射击条件,必须由观察手向其汇报。
“噗”,李宁扣动了扳机,最后一枚7.62毫米子弹的弹头从枪管中飞出,在射击场上空飞行了足足2.5秒钟后,打中了目标靶的边缘部位。
这次射击不仅仅是鹰眼盯着,不远处的老狐狸和负责监督的老a狙击手们同样拿着高倍数望远镜,时刻关注1600米外目标靶的情况。
他们并没有因为李宁只打中了边缘而失落,反而脸上充满了喝彩之意。
如此远的距离,影响弹头精准度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风向,风速,湿度,发射药剂量,弹头微妙的误差以及靶子随风摇晃,全部都会无限度的放大。
李宁只是简单的向鹰眼询问了下,是否打中靶子后,便端着狙击枪前往军械库,开始进行枪膛里的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