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私下大家都知道,歌手歌曲的畅销程度,就是评定最佳新人奖的必要获奖条件。但只要不是获得最佳创作奖,李舜的成绩最终都没法正面肯定。
听到李舜的解释,姜珊却不以为然的说道:“我看媒体报道,说你的横空出世,代表着华人音乐人的崛起。这次拿下的是新人,下次你自己就拿最佳创作好了。相信这个,对你来说应该不难吧?”
“呵呵。”李舜算怕了这个,心直口快的半个老乡了。摇摇头无奈的说道:“姜姐,你也是真的敢想。你以为,漂亮国国家科学院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会轻易的把这个奖项颁给一个华人?
至于,我的歌曲为什么能火?只是说明,我的歌曲符合西方的价值观和他们的欣赏口味。说细点,就是我用西方擅长的音乐形式来演绎他们对音乐理解。
所以跟华人音乐的崛起,是没有半钱关系的。以后,他们还是会习惯性排斥其他的音乐形式。这个,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至于说下次拿最佳创作,几乎也不可能。
没见凯莉都是6投0中嘛?相比凯莉在音乐上的影响力,我李舜又算是那根葱。所以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格莱美评奖也是讲政治的。”
被李舜这么一说,大家对格莱美也变得兴趣缺缺了。演艺圈的聚会就是个社交场,众人自然也是端着酒杯,开始四处敬酒了。虽然现场也很热闹,但李舜总觉得缺少了王树的酒宴,气氛上总归还是差点意思。
酒过三巡,在场的几乎都是演艺圈的人士,自然也就聊起了关于电影的话题。今年,电影精品“九五五零”工程正式启动,也预示着华国电影春天即将来到。
九十年代初期,华国电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市场一度萎缩到一年仅卖出九亿的票房,观众人次只有750多万,许多影迷只能在少数几场放映中苦苦寻觅心仪的电影。
剧院里时常出现一部电影只放映两场,观众寥寥无几的情景,似乎成了常态。面对这样的困境,电影行业显得千头万绪,经济体制改革的呼声愈加高涨。
1993、1994年,广电部先后下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两个文件。
明确提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十大改革措施。其中最核心的两条是:一,把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为由各制片厂自主发行;二,放开电影票价,具体由地方政府自主掌握。
这次改革,以困扰电影多年的发行垄断为突破口,打破了统购统销体制,将经营自主权下放给企业,明确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和角色。
不过,这一改革并不彻底。影片发行权虽然从中影公司回到了制片厂,但在具体发行过程中,依然要面对30多家省级发行公司的体制障碍。
有人把这戏称为“一个婆婆倒下去,30个婆婆站起来”。企业的体制包袱仍未彻底放下,生产潜力也未得到完全的释放。因此,由改革带来的阵痛也不期而至。
1993年,国产片产量下降50%,观众人数下降60%,票房收入下降35%。电影行业再遭重创,沉疴难愈。
随着《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逐步落实,电影渐渐被定义为一种产业。标志着行业的开启与发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
到了1995年,广电部发布《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这个规定打破了原16家制片厂的垄断,放开出品署名权。
这些切实可行的举措,成为华国电影从低谷中逆流而上的契机。也表明了国家政策,积极推动电影业发展的决心。
自然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市民文化消费意识的觉醒。随着院线制的改革逐步深入,居民的观影热情被重新点燃。
赵包钢因为和广电部走的近,也给大家带来一条在内部广为流传的消息。据说,明年广电部将会宣布:国有省级以上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市级电影单位、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均可向电影局申请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
如果这条消息属实的话,将会打破电影制片厂的摄制垄断。为广大社会资本,参与电影制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一听到这个消息,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众人也都开始兴奋起来。
这些年,电影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之中,令无数电影从业者们,感到无比痛苦和无奈。多年来,文化领域一直呼吁对电影行业的松绑。但却迟迟未能得到回应,如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其实大家讲的这些信息,李舜前世也是听说过的。同时也知道到了98年,随着广电总局印发《<故事影片单片摄制许可证>试行办法》,将电影制作的市场主体资格进一步放开。
到那时,华国电影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随着华国电影制片体制的重大变革,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参与电影制作提供了机会,为商业电影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而为什么,李舜会和影视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其实也是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到那时,华国电影产业才会变成一块巨大蛋糕。
面对大家汹涌而来的热情,李舜自然要有点表示。于是他也就当仁不让的表示:在座的要是有什么不错的剧本,天娱愿意投资大家的拍摄工作。
既然金主爸爸都说话了,在座的众人自然都在积极响应中。一直表现的有点拘谨的冯小钢,此刻眼睛里也流露出惊喜的光芒。
这个获奖的事,其实严格意义上和李舜关系不大。周慧明获得的,是最佳新人奖。也就是说,格莱美只是肯定了周慧明的演唱水平,但却没有正面肯定李舜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