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插秧的时节是菜籽收完后的半个月,应该是五月中旬了。许知冬还有一个月左右就初中毕业的,没有要求他看书,没有要求他做作业,任何时候都是农田为重。

许知南小时候也不懂,小小毛孩的眼界看到最远的地方也就两个镇子,老旧且贫困的镇子,根本意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

爷爷和奶奶可能会知道一点读书能改变命运,但处于眼前的更多的是贫穷的生活和读书的花费,农民供应不上,两个儿子又没赚到钱,连孙子的学费都寄不回来,全部靠种田供应三个孙子女读完小学、初中,识得两个字就行了,根本不指望去读高中、大学。

插秧真的很累,腰一直弯着,脸上的泥点子干透后扯得脸皮疼,头顶的太阳晒得头眼昏花,他和许知冬是男娃还好,晒黑一点无所谓。许知熙的脸蛋晒得又黑又红,指甲缝里都是泥土,被泥水泡久的皮肤越发黑黄。

许知南一直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已是怎么在大醉一场后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满身疲惫,虽然现在这副身体做惯了农活,但也只有十二岁,又矮又瘦,累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眼里心里都只有手里的秧苗,也不想空出多余的思绪来思考,只能用尽力气先把秧苗插完再说。

一时之间,水田里五人都埋头苦干,许知冬见许知南也不偷懒了,有点诧异,只能跟着一起快速的插秧。偶尔秧苗快插完了爷爷会去挑秧把子过来丢在水田里,田地也有名称,庄稼人都会根据田地的形状、地理位置或其他特性来给田地命名。

他们现在栽的这个田就叫沱田,有八分大,紧挨着有四分的小沱田是大爷爷家的,都已经插好秧苗了,根都长正了。

全村那么多留守儿童,其实就他们三兄妹过得最苦。从七八岁就开始下地干活了,许知熙长大后常说自已矮就是因为小时候营养没跟上又把身体累坏了的原故,她长大后身高只有一米五。

许知冬也长得不高,才一米六七,幸好是在南方,要是在北方那可真是个矮桩桩了。他的身高要好一点,长大后正好有一米七。

许知冬和许知熙的母亲很矮,只有一米五,身材圆胖,俗话说娘矮矮一窝,在遗传因素的作用下两人的身材都像母亲。但肯定的是营养跟上,还会再长高点。

他的母亲就高一点,有一米六,母亲娘家那边的舅舅更高,因此遗传基因稍好一些。他和妹妹许知蓓的身高在南方都算正常,许知蓓长大后有一米六三。

“小熙,回去煮饭了。”奶奶喊道。

许知熙伸直腰杆,将剩下的秧苗放下,伸展一下四肢,随后上岸洗手、洗脚,提着自已的凉鞋回去了。

她的凉鞋是那种七八块钱一双的水晶凉鞋,好像后来一个高奢品牌还出过一个类似款,卖几千一双。

许知南羡慕的目送许知熙回去,虽然回去也要煮饭,但总比插秧好。

……

多年的艰苦生活并没有教会他什么,没有文凭、没有技能、也不会拍人马屁,三十五岁,依然碌碌无为。没有成家,更没有立业,唯一称得上家产的就是买了辆车,然后去当了个网约车司机。

他学过理发,当过厨师,去过工地,也送过快递,三十一岁才买了车开网约车,回首前尘往事,一句话可以总结三十五年的人生。

一个底层人物的辛酸史!

许知南三十岁之前东奔西走,每年都被父母催婚。他没有谈过恋爱,相亲也不热衷,父母一度以为他有不可言说的疾病,劝他不要讳疾忌医,该找医生检查就找医生检查,还用手机推送了许多壮阳补肾的保健品。

后来,他被催烦了,才开口说自已喜欢男的。保守了一辈子的父母哪知道世上还有这种人,估计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然后就是家庭战争的爆发,他也被迫背井离乡,站在车站内也不知该买去哪里的车票。

最后,犹豫许久他才买了去s市的车票,他很久很久以前喜欢过的人现在就在s市,他曾在一档财经节目类上看到过那人的专访,西装革履,功成名就。

工地上做了一年工,连着以前的积蓄买了辆车,当起了网约车司机,也兼职代驾。许知南偶尔会和乘客侃大山,他虽然长得其貌不扬,但嘴甜,说话中听,乘客还是很愿意聊的。

那天他就是从一个乘客口中听到那个人的消息。

乘客是那个人公司的底层员工,吐槽老板结婚都不多放两天假期,而且被人津津乐道的结婚对象还是个男的,据说是豪门强强联合。

外界没有什么风声,毕竟国内并未通过同性结婚政策,太过高调那就触及底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