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孔门的分裂

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1886 字 3个月前

这便是孔门“先进弟子”们的分流,至于后学弟子们,那又是后话了

雨还在稀稀疏疏地下,仿佛没完没了,行人早已避入屋檐下。

但鲁城外郭东门的城楼上,数名身穿黑色官服的幕府僚吏和军士却在雨中凝立着,任凭春风细雨吹打,他们的身体就像一根根铁钉一样钉死在了地上,一动不动。

被他们拱卫在中央,却又谨慎地保持距离的,是城墙边上的两顶黑伞。

伞是这半年才出现的新事物,传闻此物是赵大将军随口一提,而年不过十三的公输班便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制成了此物。自此以后,除了有华盖相随的贵族,士和庶民也能打着伞在雨天出行了。一时间,鲁国又多了一种能出口到曹、宋、晋的特产,迁到曲阜的工匠坊再立一功,纸张也从单纯的消费品变成了可再加工的材料。

如今,这两顶伞一把大,一把小,已雨中静立良久,也不知道是在送人,还是在等人。

当子贡等人坐着亭驿的马车到鲁城时,已经是下午时分,左边撑着小伞的言偃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他们总算是来了,方才子贡等人稽后跟着走了,我还以为会一去不复返。”

另一把大伞则是穆夏替赵无恤撑着,他们等了有好一会了,从孔子出门,到子贡守信归来,数十名孔门子弟稽挽留,疯了一般舍命相随的情形都看在眼里。

但赵无恤一直面无表情,直到此时才笑道:“我就知道,子贡、子迟他们不会负我”

从在晋国人市的初识起,子贡跟了他快五年了,五年来赵无恤可没少花心思笼络这位商界奇才。外交妙手。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只是小意思,更多地,是赵无恤向对礼乐本就不太感冒的子贡灌输自己的理念。并且向他展示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孔门的知识多半是“载于空言”,在幕府下做事,却是真正的“行事之深切著明”。

当一切都水到渠成后,就看子贡能不能迈出那道坎,做出他自己的选择了。

所幸。他没让赵无恤失望,带着一众僚吏来了。

言偃心中佩服,不过也有疑惑。

“大将军对季氏、孟氏、叔孙三桓,都处置果断,但我不明白的是,面对无官职,无兵卒,仅有一个空名在身的孔子,大将军却显得很优雅,很宽容。这是为何”

赵无恤自嘲一笑,他也注意到了,岂止是宽厚优雅,简直是畏手畏脚了。但恐怕任何一个人到这时代,面对给后世中国人精神性格塑造造成巨大影响的孔夫子,待他与待别人,总有点不一样吧。这就好比到民国的北大图馆,看到被扫地出门的太祖,谁能把那个年轻人不当事?平常待之?

后世崇敬孔子的人少,非议痛恨他的人却很多。仿佛千百年来罪过都是这个死老头造成的。然后那些人自己也没意识到,他们那充满愤怒和不屑的情绪深处,未尝不是孔夫子影响的孑留造成的?

何况现如今,孔子只是个失势的在野之人。已经对他造不成任何威胁了。他想维护复兴周礼,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传授私学,拉动了士的崛起,而这些士,他们有活跃的思想。有敢为人先的意志,恰恰是埋葬周礼的人啊!

或许孔子一开始就没搞明白,他的使命不是什么克己复礼,而是以特殊的方式结束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