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部想引进白叠子?”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愣了一下,对于白叠子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只是他一直觉得是高昌的特产,引种到大唐也不知道能不能活,更何况白叠子即不能吃又不能喝,只能做布,而大唐已经有了丝绸和麻布,所以他也根本没想过引种白叠子的事。
“不错,白叠子又名棉花,棉花织成的布陛下也见过,那种棉布虽然不如丝绸柔顺,但却麻布要强得多,而且也更加的耐磨,另外如果用棉花制成棉袄和棉被的话,在冬天也可以代替昂贵的皮裘保暖,甚至棉籽还可以榨油,可以说棉花全身都是宝,刚好这次高昌王前来,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和他们谈一谈引进棉花的事!”李休这时一脸郑重的禀报道。
听完李休的这些理由,李世民也不由得沉思了片刻,很快就做出决定道:“好吧,无忌你记一下,等到高昌王觐见之时,咱们和他聊一聊这方面的事!”
长孙无忌当即也答应一声,对于李世民同意引进白叠子他也并不意外,毕竟能够让李休亲自跑来请求的事,肯定十分的重要,更何况这还是农部的正常职责,至于高昌那边他也不担心,毕竟白叠子在高昌的种植面积那么大,就算高昌王不给,大唐也有办法搞到种子。
看到李世民同意,李休也十分高兴,随即他就告辞离开,毕竟农部那边还没有任何的准备,他得赶紧回去交待一下,好让杨兑他们做好准备。
也就在李休出宫的同时,高昌王麴文泰的车队也进入到长安城中,而在队伍正中的一辆豪华马车上,麴文泰推开车窗打量着窗外的长安城,目光中也满是审视的味道。
麴文泰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相貌与汉人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眼窝比较深,鼻子也尖一些,表明他有胡人血统,事实上麴文泰虽然是汉人,但是高昌胡汉混杂,纯种的汉人也十分少见,连高昌王族也娶过不少胡女。
麴文泰从长安城的明德门进入,现在走的长安城最热闹的朱雀大街上,周围也是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不过麴文泰这时却是眉头一皱,嘴角甚至流露出几分不屑的神色。
事实这已经不是麴文泰第一次来中原了,当初前隋杨广在位时,他就曾经亲自出使拜见过杨广,当时杨广迁都到洛阳,所以麴文泰也是在洛阳见到了大唐最繁华的一面,虽然他在洛阳也仅仅呆了几天,但却对中原的繁华感到无缘的震惊,也是从那时起,他才对中原王朝心生敬畏,再也没有起过反叛之心。
可惜强大的隋朝却忽然倒下,反而被唐朝取代,而且麴文泰在西域时,就听说大唐比隋朝更加的繁华,前年更是一举灭掉了草原的霸主突厥,甚至连颉利都被大唐俘虏,这也让高昌上下大为震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麴文泰才决定再次前来中原,顺便也能重温一下中原的繁华。
在来长安之前,麴文泰就已经听说长安是比洛阳还要繁华的城市,因此他心中也颇为期盼,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进到长安后却让他有些失望,虽然长安巍峨的城墙让他十分震惊,大街上的人群也十分的热闹,可是在他看来,却怎么也不及上次他在洛阳见到的景象,甚至相比当初的洛阳,长安竟然显得有些“萧条”,当然这个萧条也只是相对的,如果以他的高昌王城相比,恐怕他的王城十个加一起也比不上一个长安。
也正是因为看到现在的长安竟然比不上前隋时的洛阳,这让麴文泰也不禁对大唐有几分轻视,甚至觉得大唐只是运气好,所以才能在大隋衰败时取而代之,否则怎么会连都城都不如大隋的都城?
如果麴文泰上面的这些想法要是让李休知道的话,恐怕会笑破肚皮,因为麴文泰明显被杨广给坑了,当初杨广好大喜功,为了自己的面子,每年邀请各国的使团去洛阳朝见他,而且还以举国之力装扮洛阳,光是动用的歌伎就超过三万人,而且街道上的店铺全都要重新装潢,连卖菜得都必须得用龙须席,街道边的树木都要缠上丝绸。
更加过分的是,所有酒楼对于这些胡人全都免费,只要是个胡人,进入酒楼都可以随意吃,而且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说中原物产丰厚,吃东西不要钱。
麴文泰就是以上这些的亲历者,想想也是,他在洛阳呆的那几天里,不但免费吃喝,而且还有数不尽的歌舞,大街上可以说极尽繁华,简直就像是人间天堂一般。
可惜那一切都是杨广给这些胡人营造的假象,当然也有一些聪明的胡人看穿了杨广的把戏,比如有些人就发现大唐的一些穷人衣不蔽体,但却用丝绸缠树木,明显不合理,但是麴文泰明显不是一个聪明人,现在拿他用举国之力打造出的天堂洛阳与真实的长安相比,自然感觉“萧条”了许多,毕竟长安可没有免费的吃食,更没有穿着丝绸的树木。
等到麴文泰来到鸿胪寺为他们安排的住处时,更让对大唐恼火之中又带着几鄙视,因为鸿胪寺竟然给他们安排了一座普通的宅院,相比之下,当初杨广可是给他们这些使节建造了专门的宫殿居住,而且每天都安排酒宴款待,现在大唐对他们的安排简直太寒酸了。
这要么是大唐对他们的轻视,要么就是大唐的国力远比不上前隋,而无论是哪一条,都让麴文泰对大唐的观感再次下降,对这次参见李世民的事也不再抱什么期望,只不过让麴文泰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也正是他现在的想法,才为高昌埋下了灭亡的祸根。
农部除了负责推广玉米和红薯这些高产作物外,也负责改良和引进一些其它的作物,比如当初魏征就把大白菜从李休手里要了出来,做为农部的一项功绩,现在李休想引进棉花,自然也要打着农部的名义,这样才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