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孟编辑上门调查

然而,当消息如同风一般从学校飘散出去,从上河村,轧钢厂,街道处传播出去,人们得知发表这篇文章的竟然是一个还不满十四岁的在校学生之后,科学界顿时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巨石,质疑声如同汹涌的波涛,滚滚而来。

一些人就像多疑的狐狸,怎么也不相信这般深刻、专业的文章会出自一个孩子之手,他们固执地认为,这背后必定有成年人在暗中操纵、代笔,那怀疑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

报社在这舆论的重压之下,仿佛不堪重负的小船,开始摇摇欲坠。

为了探寻真相,还事实一个清白,报社毅然决定派一位资深编辑前往李有福家中一探究竟。

这位编辑,在业界久负盛名,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猎手,即将踏上一场充满未知的狩猎之旅。

编辑带着满心的疑虑和期待,敲响了南锣鼓巷九十七号院第九号那扇略显陈旧的门。

随着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李有福那张略带稚嫩却又透着几分机灵的脸庞出现在编辑眼前。

得知编辑的来意后,李有福心中了然,却故作紧张地将编辑请进屋内。

在他原来住的那间房间内 ,他自然早就做了准备 ,毕竟两世为人, 稿子发出去之后 ,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他自然心中清楚。

他最近又去收集了一些书籍, 放在房间的角落里。

编辑踏入屋内,进入李有福的小房间,仿佛进入了一个知识的宝库。

小小的房间里,各类农业书籍堆积了一大堆,层层叠叠地占据了好大一处角落。

它们有的书页已经泛黄,仿佛在诉说着被反复翻阅的历史;有的被密密麻麻的笔记所覆盖,那些笔记如同灵动的小蝌蚪,在书页间穿梭游弋。

编辑随意翻开一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蚂蚁行军般整齐排列,详细的图表犹如精密的地图,清晰地记录着李有福对粮种培育的独特思考和反复实验的数据,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都像是他智慧的结晶,闪耀着探索的光芒。

光凭这些书籍 ,可不能够让那编辑相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孟编辑 微笑着对李有福问道 :“李有福同学, 你看了这么多培育良种的书 ,你试验,培育良种的地方在哪里呀?”

“孟老师,我用作培育试验良种的试验田在上河村我 老家的乡下院子里面。”